(槟城14日讯)尽管“昌明慈悯RON95汽油补贴计划”(BUDI95)已针对全职电子召车司机推出额外汽油补贴配额,但随著10月15日申领期限逼近,仍有大批司机尚未接获相关补贴,引发业界不满。
北马电子召车司机协会(NeHDA)发文告指出,虽然政府早前宣布扩大补贴对象,但实际执行情况模糊不清、缺乏透明,导致许多符合资格的司机仍在等待中。
该会主席扎比迪表示,协会近期接获大量投诉,指部分司机在完成首300公升补贴配额后,至今仍未收到承诺中的额外300公升汽油补贴。
“确实有少数司机已成功获得额外补贴,但大部分人依旧未能受惠,主要问题在于政府尚未明确公开补贴资格标准。”
政府如何界定活跃司机
他指出,目前政府所采用的数据来源或未能全面反映整个电子召车行业的实况,而根据陆路公共交通机构(APAD)网站资料,全国已核发超过29万3000份电子召车车辆准证(EVP),但实际活跃的全职司机人数仅介于8万至9万人之间。
“问题在于,政府如何界定‘活跃司机’?数据比对是依据哪些平台?若仅以一两家大型业者如Grab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其他本地平台如MyCar、GV Ride、MyRide及AirAsia Ride的司机恐被排除在外,这显然不公平。”
他强调,这些非主流平台的司机同样拥有有效的公共服务车辆驾照(PSV)与车辆准证(EVP),应享有相同补贴资格。
北马业者提出四项建议
扎比迪也指出,目前电子召车司机面临车资下滑、营运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每公里与每分钟的最低车资缺乏监管,导致利润不断被压缩,而电子召车专属保险费用却几乎翻倍,许多司机被迫同时操作多个平台以维持收入。”
他代表NeHDA向政府提出四项建议,以确保BUDI95补贴机制更加公平与具包容性:
1. 所有电子召车平台(EHO)应获平等资料对接权,避免偏重单一业者;
2. 所有持有效EVP并具活跃纪录的司机应自动纳入补贴名单;
3. 设立公开透明的资格查询与上诉机制;
4. 恢复最低车资监管与电子召车保险架构,确保行业永续与公平发展。
“NeHDA愿成为政府的策略伙伴,协助提升BUDI95的透明度与执行效率,确保真正惠及所有电子召车司机。”
此前,政府已宣布同意为以私家车作为主要生计工具的全职电子召车与送餐司机提供额外RON95补贴配额,第二财政部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沙曾指出,相关资格将根据司机的实际行驶纪录与日常用途设定,而非与一般用户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