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2日讯)槟州青年、体育与卫生事务行政议员魏子森指出,在槟城大桥设置安全网以防止跳海自杀一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目前各个机构互相合作共同应对,并协助需要帮助的群体才是正确的方向。
他是在槟城心灵扶助协会主办的“负责任的报导能拯救生命”论坛中说,如果大桥需要装安全网,那理大、光大、购物广场甚至所有高楼是否也得设置?问题不是围栏太少,而是我们对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不够健全。
他指出,真正应对自杀问题的方法,是集合社会资源,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援服务,而州政府将继续与槟州心灵扶助协会及其他心理辅导团体密切合作,通过热线、辅导服务与社区动员,为有需要者提供协助。
“我们将协调整合各辅导团体资源,明确分工、扩大覆盖面,让需要帮助的人更容易接触到适当服务。”
求助电话增加非负面现象
他也补充,热线求助电话的增加并非完全负面现象,反映社会对心理健康议题意识提升,更多人愿意主动寻求协助。
对于自杀非刑事化的政策改变,魏子森指出,警方已不再保留相关数据,未来的焦点将放在“扩大社会安全网”,而非单纯统计数字,他呼吁各界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区介入和预防性培训。
他也透露,州政府将与消拯局、警方等单位持续合作,执行应急与预防机制,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响应。
心理疾病被污名化
与此同时,理大教育系院长拉希米副教授指出,心理疾病患者常面临社会“污名化”,这正是他们不愿求助的主要障碍之一。
“污名化分为公众层面与自我内化,前者是社会歧视;后者则是患者将这些偏见内化,产生羞耻与否认,最终拒绝治疗。”
她强调,社会需更主动打破偏见,并表示理大将在世界心理健康日推出专业辅导服务,协助有需要的人走出困境。
槟州心灵扶助协会主席莎拉斯比蕾则指出,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校园主动寻求辅导服务,显示社会已逐步走出“沉默抗压”的传统思维。
“我们观察到,愿意开口求助的学生人数增加,这是一种令人鼓舞的改变。只要有人聆听,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
她强调,所有辅导过程都会严格保密,让求助者安心表达情绪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