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8日讯)校园霸凌事件近期接连曝光,从肢体攻击、语言羞辱到网路霸凌,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对此,槟州华人大会堂青年团认为,霸凌问题已非个别现象,而是反映社会、教育与家庭失衡的重大警讯,呼吁从三大层面同步改革,全面建构反霸凌防线。

该团是今日发表文告指出,学生每日逗留校园时间长达8小时,理应是最安全的学习场域,然而多数学校对霸凌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缺乏有效预防与保护机制,而受害者因缺乏举报管道与信任基础,常选择沉默,导致问题恶化。

该团表示,教育制度长期偏重学业成绩,忽略品格教育与心理辅导,亦使学生缺乏同理心与情绪管理能力,所以他们建议教育部应制定明确的反霸凌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在全国统一执行,强化举报与保护制度。

他们主张各校设立“关怀辅导小组”,涵盖教师、家长及专业辅导员,并推行反霸凌教育课程,建立匿名举报机制,定期培训师资,设立全国性霸凌资料库,提升整体防治能力。

社会漠视态度助长恶行

除了校园,文告亦直指社会对霸凌的态度模糊,当霸凌影片流传网上,舆论多停留于情绪宣泄,却少有结构性反思与行动。有者甚至以“吃点苦是成长的一部分”为理由合理化暴力行为,变相纵容。

槟华青团建议,非政府组织与青年团体应积极推动反霸凌宣导,媒体亦应避免渲染暴力内容,转向正面报导与“反霸凌榜样故事”分享,并推动“零霸凌社区”计画,让宗教场所、社团与住宅区共同参与校外安全教育。

他们也呼吁设立24小时反霸凌求助热线,并培训青年成为“反霸凌大使”走入校园,提供陪伴与协助。

在家庭层面,槟华青团强调,霸凌者往往并非天性暴戾,而是因缺乏家庭关爱与安全感,将暴力作为争取注意与表达的手段。家教协会应加强家长教育,让家长学会察觉孩子是否涉及霸凌事件,并提供开放沟通空间,协助孩子正视情绪与压力。

社会正视心理创伤

文告也呼吁社会正视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应提供长期辅导协助,避免创伤被长期压抑,形成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霸凌不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是足以造成终身阴影的伤害。若社会继续漠视,今天的受害者可能成为沉默的群体,今天的施暴者也可能是未来更大的伤害源。”

槟华青团最后强调,每一宗霸凌案件背后,都是一段生命的哀鸣。请试想,若影片中的受害者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能否还选择沉默?唯有立即行动,社会才有可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真正安全、关怀与健康的成长环境。

陈振培

前新闻工作者及美食博客,命中应该有食神加持,一直都很有口福,跟美食特别有缘,希望吃遍人间美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