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6日讯)一名本地艺术家用自身经历出发,将童年对中元节的畏惧,转化为对文化的深入探索与温柔诠释,并以一系列Q版鬼魂创作,为乔治市盂兰节注入一抹温情。
年轻画家Kopi Soh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直言,小时候她害怕乩童,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很多人都对这些仪式感到陌生与恐惧。
她的这种恐惧在2024年终于有了转变的契机,这要回溯于2024年九皇大帝诞时初次与哪吒三太子“相遇”,那次经历仿佛打开了一扇理解传统信仰的大门,让她开始接触庙宇文化、神明信仰与乩童仪式,进而理解许多阴间灵体因外貌而遭误解。
“我发现,中元节常被视为充满禁忌与鬼故事的月份,但其实,它蕴藏著慈悲与怀念。”

在众神的灵感启发下,她决心从不同角度重新描绘盂兰节,强调这是关于款待、敬意与思念的时节。当接获乔治市庆赞盂兰盛会理事会的合作邀请时,她与主办方一拍即合,共同推动“去恐惧化”的艺术展演。
“我们不希望盂兰节只被定义为惊悚,而是让它成为一个有温度的节日。”
她解释,将鬼魂画成可爱并非淡化其苦难,而是让人更容易亲近与理解。鬼魂也是情绪的投射,即包括饥饿、迷失、悲伤、孤单……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人类经验的一部分。
她也谈及此次创作灵感与风格受到风车路(至尊工业大厦)盂兰盛会的启发,后者去年起就尝试以趣味视觉设计吸引年轻人,打破中元节阴森印象。
对于外界将她的作品比喻为“中式万圣节”,她坦然回应:“我理解这种联想,但我创作的初衷完全不同。万圣节主打惊吓与娱乐,而盂兰节则是充满敬意、祈福与追思。我希望透过作品引导大家,用善意与文化角度看待它。”

她强调,这场艺术计划不只是视觉创作,更是文化对话的起点。透过灯光设计与场景营造,她们试图让传统与当代之间产生连结,打造一个既神秘又温馨的空间,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重新参与这项意义深远的节日。”
在她笔下的鬼魂,不再是张牙舞爪的吓人角色,而是有故事、有情绪、有挣扎的灵体。每一个鬼魂背后,都代表著一段被遗忘或等待理解的生命历程,而盂兰节不只是关于孤魂野鬼,更是缅怀逝者、与祖先对话的机会。
她坚信,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连结,透过记忆与仪式,我们仍能与亡者共处,艺术正是一座桥,让这种无形的爱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