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日讯)可拉竹沙滩(Pantai Kerachut)海龟保育中心数据显示,去年仅15只绿蠵龟(Green Turtle)登陆产卵,共下1746颗卵,而成功孵化的幼龟仅911只。IKHTIAR基金会总秘书卡蒂莎指出,橄榄蠵龟去年更未见任何纪录,显示其族群已陷入存续危机。
她强调,塑胶污染、非法采蛋、海岸开发及气候变迁等人为因素,是导致海龟数量骤减的主因,他们的责任不只在于提高公众意识,更要透过行动改变现况。
她是在周四举行的“爱护海龟2025”系列活动发布会上发表上述言论。该活动由IKHTIAR基金会主办,获得槟州政府、槟城会展局、槟岛市政厅、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及多个社区组织联合支持,预计于8月15日至9月14日展开,内容涵盖展览、大会、清洁行动、工作坊及创意教育等,目标触及超过30万人次,号召全民参与保育行列,推动永续社区。

黄汉伟:海龟数量持续下滑 保育行动刻不容缓
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行政议员黄汉伟指出,尽管2023年橄榄蠵龟睽违四年重现直落巴巷海滩,成功孵化约110只幼龟,但整体而言,槟州与马来半岛的海龟种群仍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槟州渔业局资料,海龟面临偷蛋、栖地消失、非法捕捞与气候变迁等多重压力,连革龟也受波及,筑巢与登陆数据逐年萎缩。”
他引述剑桥大学出版社研究指出,2010至2016年槟城共纪录383个绿蠵龟巢穴,平均每年仅约54.7个,而活跃产卵沙滩数从13处骤减至7处,反映生存空间正被挤压。
黄汉伟表示,“爱护海龟2025”不只是保育行动,更是全民责任的唤醒仪式。活动期间将举办四场沿海清洁行动,分别在希捷前海滩、直落巴港悦椿度假村、第二大桥附近海滩及皇后湾广场沙滩展开,鼓励民众踊跃参与。

梁康杰:爱护海龟2025 永续环境全州性行动
IKHTIAR基金会ESG特别项目经理梁康杰指出,“爱护海龟2025”是该基金会首个以永续环境为主轴的全州性行动,也是将ESG理念落实于社区层面的示范计划。
“永续不能只是政策语言,而应成为日常的思维与选择。我们希望透过这次活动,把永续实践带入校园、社区与各年龄层。”
活动规划超过20个子项目,涵盖海滩清洁、AI应用、故事教育、壁画创作、节奏游行、电子垃圾回收与儿童手工艺坊等,预期带动从艺术家到三轮车夫等多元群体共同行动,让保育从理念落实为全民日常。
三大旗舰活动包括8月15日至31日的“爱护海龟展览”、9月3日至4日于理科大学举行的“国际永续发展大会”,以及9月14日由槟州元首主持的“海龟野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