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9日讯)近期有家长揭发孩子在校园内长期遭受霸凌,引发社会各界对受害者心理创伤的关注,专业心理辅导员指出,霸凌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长远影响,但若受害者能及时接受正确治疗并获得家庭支持,不仅有机会走出阴影,甚至可将自身经历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力量,防止自己未来成为施暴者或冷眼旁观者。
马来西亚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员陈淑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霸凌的本质是持续性、针对性的伤害行为,通常发生在霸凌者和受害者之间存在的权利或体型等不平等的情况下。
“霸凌对孩子的安全感、自我认同及对他人的信任构成极大冲击,若未及时介入,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恐惧、羞耻、尴尬与恐慌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与学习表现,甚至出现焦虑、拒绝上学等行为。”
她建议,受害者除了可到精神科接受治疗,也可透过心理辅导协助受害者重拾信心。
她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会透过技巧让孩子明白,霸凌并非自己的错;若孩子难以言语表达,也可透过沙箱、游戏等非语言疗法帮助他们释放情绪与重建自我认同。
陈淑雁表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避风港。她提醒父母要避免说出“别想太多”、“已经过去了”等可能造成二度伤害的言语,反之,建议使用“我们会陪你一起走过”等具支持性的话语陪伴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安全感。
她指出,有些孩子是在拒绝上学后才坦露遭遇,显示其对家庭的信任,因此父母的介入与接纳十分关键。
另外,陈淑雁认为,学校也应加强学生对霸凌的认识,清楚区分打闹与霸凌行为,并教导学生在遇事时懂得寻求协助。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育;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进行更深层次的情绪与自我认知培养。”
她强调,学校应秉持公平与公正原则,杜绝任何形式的偏袒与掩盖,才能真正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安全与尊严。
她也提醒,不论是学生或职场人士,当目睹霸凌事件时,应勇于寻求第三方协助或通报相关机构,旁观者的沉默,往往助长霸凌持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