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30日讯)当一双8令吉的拖鞋都买不起,生活究竟苦成什么模样?
住在槟城机场旁的100平方尺的破旧木屋内,一家七口长年与贫穷为伍,孩子赤脚行走、两名兄姐被迫辍学,只为让最小的弟弟能完成学业。47岁的父亲哈斯里扎以每月仅1700令吉的薪资,勉强供养一家六口,其中还包括一名尚在襁褓中的婴孩。
贫困甚至剥夺了母亲的哺乳能力,因为自己都吃不饱,又怎么有奶水?
原本骑摩哆上下班的哈斯里扎,因车辆故障需500令吉维修,而选择每天清晨徒步1.5小时上班、傍晚再走1.5小时回家。日子再苦,也不愿放弃一家人的基本开销。
他说,他能不吃饭,但孩子不能饿肚子。
贫困让这家人过著比斋戒更严苛的生活,每日仅吃一餐,有时甚至母亲也选择挨饿,将食物省给孩子们。峇央峇鲁区国会议员沈志勤在邻居通报后,前往探视时发现两名孩子赤脚走在泥泞中。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拖鞋坏了,他们宁愿买三人份的饭,也不舍得花8令吉买一双鞋。

面对这样的困境,沈志勤发起紧急筹款,短短24小时便成功募得2万6000令吉。他不仅为哈斯里扎一家安排入住一间700平方尺并设有三房一卫的政府单位,更一次性支付三年租金与水电费用。为解决通勤困难,他另为对方购置新摩哆,让这位父亲终于能摆脱每日三小时的徒步通勤。
此外,孩子们也获得进入技职教育(TVET)系统的机会,展开新的学习旅程,为未来重建铺路。
移居当日,沈志勤亲手将钥匙交给这家人,说出那句最动人的话,“从今天起,你们不用再撑著伞、睡在湿透的床上了。”
当下,哈斯里扎与太太玛敏泪流满面,反复感谢上苍与社会善心,这是他们一家收到最珍贵的开斋礼物。
孩子们一开始还羞怯于挑选开斋新衣,反复询问“会不会太贵?我们负担不起。”直到沈志勤说,“尽管挑,叔叔请客。”
沈志勤表示,这个家庭从未主动求助,即便他办公室也不曾接获相关申请,他们的存在,如同被藏在地毯下,是邻居的良善才让他们重见天日。
他强调,这不是一场施予,而是一次信任与希望的对接。只要社会愿意伸出手,这世界就还有无数个重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