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大年9日讯)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宣布,双溪大年新民华中获得首相署拨款50万令吉,以充作该校三层教育楼建设基金,为该校发展带来新助力。
他今早出席该校举办的家长交流会暨中一新生入学登记日活动时,作出这项宣布。
他表示,政府在有限资源下,需审慎分配教育拨款,确保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曾敏凯指出,政府在无法透过减少津贴或增税来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唯有采取“善用资源、减少浪费”的策略,根据紧迫性与需求程度进行合理分配。
他强调,各州学校面对不同挑战,例如部分学校租借校地、砂拉越学生需搭船上学、设备老旧等,政府须考量各种因素进行拨款。
“学生人数多的学校需较多设备,而学生少的学校虽然教师可更专注教学,却因资金不足面对挑战。因此,政府将根据各校实际需求来安排拨款,而非单纯以学生人数或学业成绩作为依据。”
他建议,学校若有建设计划,无须等政府拨款才动工,而是可先行展开工程,政府再提供部分资助,确保学校发展不受阻碍,兼顾“必要”与“期望”之间的平衡。
曾敏凯强调,首相对教育发展的关注毋庸置疑,日前更亲自前往大山脚日新独中,移交2116万令吉拨款予全马63所独中,展现政府对各类型教育机构的支持。
另一方面,曾敏凯也提及,华文师资涉及的“鸡和蛋”问题,必须同时解决。
曾敏凯坦言,目前的挑战并非排斥中文教育,而是师资来源有限。
他解释,符合资格的华文教师主要来自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以及在马大、博大、优大等大学修读中文系,之后再并修读教育学的毕业生。
然而,若这些毕业生没有兴趣教中文,而其他有兴趣的毕业生又无法符合资格,该情况延续下去,挑战将越来越大,因此教育局主动联系毕业生,鼓励他们申请,以填补空缺。
他也提及,随著越来越多友族学生选择华校,特别是在乡区、北部及东海岸地区,华文教育的挑战已从过去的生存问题转变为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