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在前首相高级政治秘书拿督斯里三苏依斯干达被揭涉及沙巴矿采贪污事件后,多个民间组织要求政府展开彻查,同时推动改革,包括撤除首相对反贪会首席专员的任命权。
多个非政府组织发出联合文告,质疑昌明政府的反贪承诺,指三苏依斯干达并非个例,同时也反映出昌明政府领导层日益无法忽视的“有罪不罚”文化。
“尽管昌明政府一再保证致力于反贪工作,但安华任命或与他关系密切的多名人士,皆涉入贪污或治理不当的丑闻,却仍留任要职。”
“包括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的47项涉贪案件获DNAA判决、反贪会首席专员丹斯里阿占巴基的持股争议、贸工部长东姑扎夫鲁涉及Jana Wibawa争议、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夫丁纳苏申卷入外籍足球员入籍争议、前政治秘书法哈斯涉及可疑商业活动等。”
“安华认为仅以训斥方式处理三苏依斯干达在政府采购流程中发出支持信的行为就足够。”
“安华那种轻描淡写的训斥,真的是他口口声声强调的透明与问责治理吗?若不是沙巴探矿贪污案吹哨者Albert Tei最新的揭露,三苏依斯干达是否还会继续担任他的政治秘书?”
文告指,尽管安华表示“反贪会可独立调查”,但反贪会本身已面临信任危机。
“根据《2009年反贪会法令》第5(1)条以及《联邦宪法》第40(1A)条,反贪会首席专员由国家元首根据首相的建议任命,因此不具独立性,且易受行政权影响。”
文告也称,其他还包括阿占巴基持股争议未获有效处理、彭博社指称首相干预调查方向的报导、沙巴贪污案进展缓慢,仅有2人被控等。
对此,文告呼吁政府立即落实制度性改革,以遏止滥权。
“取消行政机关对反贪会的影响力,包括撤除首相任命反贪会首席专员的权力,拆分检控权、制定《政治献金法》,强制公开所有政治资金来源,并全面禁止企业献金与匿名捐款。”
文告补充,若无结构性改革,类似规模的贪污丑闻将持续上演。
联合文告中的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包括反贪污及朋党主义中心(C4)、Beyond Borders、社区传播中心(Pusat KOMAS)、SIS论坛、净选盟、大马人民之声、社会推动者协会(ROSE)、沙巴人人平等、尊重与信任协会(SERATA)、Mahi Ramakrishnan、S. Munirah Alatas(独立学者、作家与研究员)、Terence Gomez(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