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选举进入最后数日的博弈,这场选举有逾20个政党派出596个候选人(74人为独立人士)角逐73个州议席,无论是阵营组合、首席部长人选或是与联邦政府的联系,皆笼罩在高度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沙巴州议会在2023年通过删除沙巴宪法第6(7)条文,即州元首须委任赢得多数议席且获得多数州议员信任的政党领袖出任首长;当时引起民兴党的反对,但最终仍通过。
来自沙巴的时评人吴佳翰不讳言,随著“官委首长”与“非最大党领袖也可任首长”机制落实,沙巴政治进入更复杂的权力竞逐阶段,未来首长人选不仅取决于席位,也取决于与沙巴元首的认可度与政治协调能力。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沙首长人选有民意及获多数议员支持,政府的操作才会趋向稳定;对此,吴佳翰提到,在本次沙巴选举,很可能出现无任何阵营能轻易过半。
“在删掉有关条例后,这意味著官委议员只要是属于执政联盟,即便不是民选亦有资格出任首长,这使到首长人选更具变数。”
以下为《东方日报》整理出,吴佳翰逐一分析主要阵营的热门与潜在的沙巴首长情况。
沙盟:哈芝芝有接班人
在沙盟方面,吴佳翰认为,原任首长拿督斯里哈芝芝被视为稳健老将,与沙巴元首关系深厚,但有指哈芝芝或在未来数年交棒,且有“潜在的接班人”,一旦成功捍卫首长职的话,亦有可能不会任满。
“根据沙盟内部普遍看法,原任州财政部长兼沙盟总秘书拿督斯里马希迪为最可能的接班人,因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广受好评,是少数能获得跨族群支持的穆斯林领袖,行政能力强。”
为此,若沙盟继续在政府内执政,哈芝芝又捍卫沙首长职,中途若卸任的话,马希迪被是最稳健的候选人。
他直言,在现阶段,马希迪凭借行政经验与跨阵营接受度具明显优势,但仍需视沙盟选举中的整体表现而定。
在本届选举,沙盟仍维持与希盟合作,并明确拒绝与国阵结盟;希盟则试图在选举中守住关键盟友角色,继续与沙盟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在本届选举分别与沙盟及国阵谈判议席分配,最终在零星议席交锋。
民兴党:沙菲益强人双面刃
吴佳翰说,民兴党主席拿督斯里沙菲益阿达力争东山再起,凭借丰富的中央与州行政经验,依然具一定号召力。
然而,吴佳翰认为,在新制度、民兴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紧绷下,沙菲益即便取得较多席位,也不一定能成功组阁。
在他看来,沙菲益若要重返首长之位,除了通过选举赢得更议席之外,也必须跨越制度改变与政治联盟的双重障碍。
国阵:邦莫达或难登大位
在国阵方面,吴佳翰则分析,沙国阵巫统拿督斯里邦莫达虽因作风强势、善用媒体而话题性十足,但要成为首长的机会极低。
他补充,国阵的势力大不如前、难以单独执政,其他阵营对邦莫达的高度戒备。
立新党:杰菲里吉丁岸策略灵活
另一方面,吴佳翰认为,立新党(STAR)主席拿督斯里杰菲里吉丁岸(Jeffrey Kitingan)是一号不可被忽视的人物。
他说,尽管他的政党转换频繁,但其政治理念鲜明、策略思维活跃。
立新党在2020年沙巴选举加入国盟阵营,竞选8席赢得6席;在2022年全国大选后,赢得1个国席的立新党跟随沙盟加入团结政府,同年12月,立新党宣布退出国盟,正式加入沙盟,在本届沙巴选举前因不满沙盟坚持与希盟合作而退出沙盟,与同样退出沙盟的沙巴进步党携手组“沙巴团结运动”出征沙巴选举,立新党竞选46席、沙巴进步党竞选6席。
他点出,有者担心,一旦新任首长与沙元首关系不睦,恐引发行政僵局,无法形成稳定的政府,届时联邦政府会否透过联邦发展资金与政策协调机制,进一步左右沙巴政局走向,使沙巴的自主权与联邦影响力之争再度成为隐性的政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