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距离任期结束已不足两年,民主行动党策略主任刘镇东指出,赢下第二任期仅是一切的开始,安华更重要的使命在于重塑大马的新政治秩序。
“若能完成这个使命,他将与两位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和敦拉萨齐名,并超越马来西亚在位最久且二度任相的敦马哈迪。”
刘镇东今日撰文称,3前的2022年11月24日,安华在不稳定局势中宣誓出任马来西亚第10任首相,当时没有任何一方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安华上台3年后的今天,尤其是在东盟峰会之后,更多马来西亚人认为,安华的表现比慕尤丁、韩沙再努丁、哈迪阿旺等其他竞争对手亮眼。”
他表示,若能得到砂拉越政党联盟、未来沙巴新政府、大马人民及巫统的支持,安华大有可能赢得第二任期。
“然而赢下第二任期只是一切的开始,安华更重要的使命在于重塑新的政治秩序。”
敦拉萨的历史角色
刘镇东解释,根据政治学者福山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所述,政治秩序是一套定义国家与管理法治,并与民主问责角力的政治制度。
“而格斯特尔在《新自由主义秩序的兴衰:美国与世界在自由市场时代》中指出,政治秩序是一整套意识形态、政策与选区的组合,其政治影响超越选举周期。”
他忆述,谈及马来西亚政治秩序,自己受益于20馀年前在大学,与论文指导老师方思敦博士的对话。
“方思敦认为,尽管敦拉萨任相时间短暂,但却是影响马来西亚最深远的首相,因他打造了持续数十年的政治秩序。”
他表示,根据方思敦的观察,虽然马哈迪是让马来西亚在国际舞台上享誉全球的首相,但其所沿用的政治与经济结构,主要是承袭敦拉萨时代,在既有结构上调整和发挥。
“当然敦拉萨并非孤军奋战,他身边还有能力出众的副手敦依斯迈,以及一批干练称职的领袖和官僚。”
新政治秩序能否诞生?
刘镇东提及,马哈迪在1981年接任首相,到了1990年代,本有机会重塑新政治经济秩序,可以选择给予时任副首相安华更大的施政空间,并在时机成熟时交棒。
“可惜1990年代最终以失落收场,以马哈迪为首的旧势力试图巩固旧秩序,而以安华为代表的新力量却身陷囹圄。”
他指出,受1997年金融危机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冲击,进一步削弱马来西亚在往后20年,于区域经济的地位。
“结果我们沦为世界银行口中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他续称,尽管政府失能虚耗多年,但2018年希盟首次执政时期,马哈迪与安华曾经拥有短暂的机会共同扭转国家前景,但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如今安华上任3年,马来西亚正稳步地逐渐释放潜力,但关键问题在于,新的政治秩序会否因此诞生,并在未来数十年间塑造国家的发展方向?”
刘镇东坦言,自己有信心安华能赢得第二任期,并率领昌明政府领袖与全马人民,勇敢且有远见地打造新的政治秩序,让大马成为科技先进、民主繁盛、真正兼顾州属权益的联邦制国家。
“同时孕育出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强大中产阶级。”
他指出,自二战结束以来的80年间,能够在经济与科技上迅速突飞的国家和区域屈指可数,在亚洲只有日本、韩国、台湾以及随后崛起的中国成功飞跃发展。
“近30年前,马来西亚曾错失这一良机,如今是时候建立全新的政治与经济秩序。”
他强调,我国需要为人民创造更多高薪工作、更优质的商业机会,使更多家庭摆脱危脆窘境,在全球动荡不安中,获得稳固与富足的生活。
“安华宣誓任相3年后,迎来了难得的契机重整国家,塑造一套新的政治秩序,为马来西亚未来数十年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