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训练在模拟水灾中登上救援船艇。

(吉隆坡23日讯)尽管地陷和水灾常被视为偶发灾难,但在真正遇上危险时,多数大马人其实并不清楚最基本的自救步骤。

这正是为何每逢周五晚上,都会有来自不同年龄层和身份的民众聚集在马来西亚国际搜救组织(MISAR)训练中心,无一不是来学习将来可能救自己一命的技能。

MISAR主席兼创始人K.巴拉苏巴拉马廉告诉马新社,训练主要教导民众应对一般的紧急状况,一些技能无需装备,只需善用身边物品即可进行救援。

他说,这项自晚上8时30分开始、为时两小时的应急训练,免费开放给17岁以上民众参与,每周都会教授不同的紧急应对技能。

他也提到早前主办的水灾求生项目,并相信无论提供任何训练,参与者都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家人、朋友甚至社区分享。

婴儿玩偶模拟水中车内受困,参与者在 MISAR 志愿者指导下学习相关救援技巧。
婴儿玩偶模拟水中车内受困,参与者在 MISAR 志愿者指导下学习相关救援技巧。

“一些人也会制作内容或撰文,我看到很多人在面子书分享本身在训练学到的知识,并附上拍摄的照片。”

由于该组织的资源非常有限,他希望政府部门例如房屋及地方政府部能给予支持,扩展这项教育民众的项目。

在众多参与者当中,教师群体的出现尤其显眼;Pengaman自闭症中心派出超过10名教师参与这次训练。

该中心总经理阿祖拉受访时说,教师都应接受类似训练掌握基本应急知识,万一发生水灾便能保护学生。

阿祖拉认为,这类逃生训练有助克服恐惧,若真的遇上灾害,大致能预料接下来的情况。
阿祖拉认为,这类逃生训练有助克服恐惧,若真的遇上灾害,大致能预料接下来的情况。

她举例,教师在遇到水灾等紧急状况时,必须先确保自身安全,比如系好安全绳,才能有效救援他人。

不仅教师,许多普通民众也从中获益,比如64岁的退休人士陈慧泠则形容,这种亲身体验的训练比理论学习更实用。

陈慧泠说,通过训练发现自己也有能力帮助他人,这对她而言至关重要。
陈慧泠说,通过训练发现自己也有能力帮助他人,这对她而言至关重要。

她尤其觉得屋顶脱困、水中车辆救援环节非常有价值,同时有助于自我提醒,准备好应急包和安全装备包,以便在突发状况下迅速行动。

延伸阅读:【隐形危机系列1/3】全国5年报24宗地陷引发关注 MISAR首度纳入应急自救训练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