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民主行动党社青团全国政治教育局主任卢玮健指出,有关教育部宣布将于2027年起推行“共同教学”与新课纲,须与社会有更多讨论,而且落实细节与执行节奏必须谨慎,以免造成前线教师、家长与学生的不安。

卢玮健发文告呼吁,教育部尽快公开更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试点范围、师资培训进度、评估机制、课程设计与学校资源配套,避免社会出现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卢玮健强调,社会普遍支持教育改革,但改革必须稳健,有论证且有数据支持。

他指出,当前国内师资分布存在城乡与东西马差距,许多学校仍面临教师短缺问题,因此每班两位教师的模式是否现实,必须向公众清晰说明。

“若贸然推行,恐造成效果不彰甚至教学混乱,所以我们建议教育部先进行有限规模的试点计划,并在根据数据检讨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行。”

他也提醒,“共同教学”不仅是两位教师站在同一间课室,更意味着共同备课、共同沟通与共同承担班级管理,这必然增加工作难度与协调压力。

“如果课堂设计与师训准备不足,教师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学习质量反而可能下降。因此改革的重点不应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应是确保实质学习效果,以及保障教师的专业输出。”

卢玮健同时指出,教育部强调每一科都要融入价值教育的方向虽出发点良好,但现实操作需谨慎。科学与音乐教师是否具备价值教育框架,是否会因此感到角色混乱,都必须说明。

他表示,与其要求所有科目承担价值灌输,不如从现有课纲中做更合理的取舍,如将现行公民教育扩展升级为更系统、更现代的通识教育。

他强调,国内的IMAN Research智库的研究指出,马来青年普遍支持教育改革,并希望能将政治教育、媒体识读、个人成长以及道德教育纳入课程,这证明我国社会对现代通识教育的需求是真实且迫切的。

“如果教育部说要参考外国例子,那么不如直接参考成熟民主国家的通识教育体系,融合思辨训练、价值反思,公共议题理解与公民责任感。这比让所有科目硬性融合价值教育更可行,也更有助于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

卢玮健强调,修宪后年轻首投族群人数增加,下一代即将承担更大的民主责任,因此教育的施政应分先后轻重,先培养懂得分辨真伪资讯、愿意参与社会讨论、具备公共伦理与多元价值观的公民。

他更呼吁教育部避免回到过去道德课填鸭、价值口号化的老路,而是推出一套真正贴近时代、回应社会期待的公民通识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必须慎重,不扰民,不增压。不要让学生成为白老鼠,也不要让教师与父母陷入不确定的焦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