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大马与美国签署的《互惠贸易协定》引来各方批评,前贸工部副部长王建民指出,我国应将其视作是开启新机遇的奇迹,让大马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保持灵活与战略平衡。
王建民今日发表文告称,这项协定的谈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未经国会辩论,并鲜少与利益相关者交流。
他坦言,从市场准入与关税减让角度来看,马来西亚似乎让步多于获益,若单独阅读协议某些条文,更是容易误解为马来西亚将被迫“配合”美国的国内政策方向。
“但这并非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现任贸工部长东姑扎夫鲁,已明确指出并解释了这一点。”
他提醒,若我国未在上个月特朗普访问期间签署此协议,那他可能会将此视为负面讯号,认为马来西亚不愿与美国做交易,尽管他已亲自来马参加东盟峰会。
“这将留下不良印象,更糟的是,这可能使我国面临未来的惩罚性措施。”
若美国征半导体关税 恐重创电气与电子产业
王建民提到,美国目前对半导体行业展开的“第232条款”调查仍在进行中,这一行业尚未受关税波及,但若调查结果不利,将可能冲击马来西亚庞大的电气与电子(E&E)出口产业。
我国在2024年的电气与电子领域出口额达6012亿令吉,占总出口额1兆5000亿令吉的40.1%之多,其中半导体出口额为4375亿令吉,几乎占据总出口的三成。
“电气与电子产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环,还为本地提供超过50万个就业机会。若美国最终决定对未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征收100%半导体进口关税,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续称,美国还注意到,马来西亚正被用作对中国“转运”货品的途径,以及被用于规避对华晶片出口禁令的高性能GPU采购活动。
“若美国因大马未签协议而收紧对GPU晶片出口的配额,势必冲击本地现有与未来的数据中心投资;若大马被列入美国高端晶片黑名单,英伟达绝对毫不犹豫地撤回对大马的GPU供应承诺。”
他认为,与其将协定视为迫在眉睫的威胁,不如视之为开启新机遇的契机,应积极争取美国在关键矿产与能源发电领域的资金与投资,同时开放与其他能提供相似技术与价值的国家合作的空间。
“我们应该强化本地政策,确保为所有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因国籍而歧视美国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
特朗普政策摇摆不定 美国施压大马概率低
王建民还提到,尽管外界存在有关大马是否需配合美国政策利益的疑虑,甚至美国会否以终止协议为威胁,迫使马来西亚配合其政策,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他坦言,美国当前的政策在许多领域都处于动荡状态,主要取决于一人——性格多变的特朗普总统。
“他在多个议题上对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的立场都摇摆不定,政策不稳定的情况下,根本难以要求他国配合。”
他续称,除了政策的摇摆之外,马来西亚在国际舞台上,并非足以影响美国经济与战略利益的重要角色。
“特朗普总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大国”与部分邻国,而非东南亚。”
王建民笑称,若有人向特朗普提及马来西亚,他大概会正面回想起,那是他抵达时与马来西亚舞者共舞的地方,是他见证泰柬和平协议签署的地方,还是签署马美贸易协议的地方。
“他会记得安华首相是一位非常好的人,热情接待并促成了成功的访问。”
他形容,这项协定就如同一份昂贵的汽车保险,当你知道路上有一位驾驶危险且开著庞然大物的司机时,你会选择购买保险,以防万一。
“如今那辆大车已经驶离高速公路,而我们在马来西亚几乎毫发无损。”
他放眼,若我国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灵活与策略智慧,如同吉隆坡第47届东盟峰会的圆满落幕,我国的经济利益不仅得以维持,更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