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都鲁2日讯) 横贯砂拉越全州的泛婆罗洲大道(PBH)从直落美拉诺(Telok Melano)延伸至美里,成为马来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基建项目之一,正深刻改变砂拉越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与交通模式。
工程进展显示,11个施工配套中已有9个配套,即首阶段全长641公里的道路工程已完成并开放通车,全线预计将于2026年全面竣工。届时,数以百计的长屋、乡镇与偏远聚落将透过4线大道相互连接,缩短行程时间,并促进贸易、教育、医疗与旅游发展。
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早前在提呈2026年财政预算案时指出,政府将拨出3亿5000万令吉,用于升级诗巫卢仙至沙廉(Durin–Salim)路段的路面结构,使沙砂两州的公共基建总投资额达至480亿令吉。
此外,砂拉越-沙巴连接道路(SSLR)第一期工程预计于2026年11月完工,第二期则预计于2029年年中竣工。
对许多砂拉越居民而言,泛婆罗洲大道的便利已逐渐体现。
大道改善 救援更及时
居住在古晋的非政府组织“希望之家”(Hope Place)创办人阮冠玮(53岁)指出,新大道让他们的救援与慈善行动更高效。
“过去前往偏远村庄往往要花8至9小时,如今只需4至5小时。我们能更快抵达灾区,减少旅途疲劳,也降低了成本,让团队能帮助更多家庭。”
他回忆,以前的砂石路经常导致车辆故障或受雨季阻断,如今铺装大道大幅改善了救援效率。
“同时,交通改善后也促进了与其他地区志工的协作。有一次接获西连边界村庄水灾求助,我们仅花一个多小时就抵达灾区,过去路途至少要两个小时以上。”
更安全、更快捷、更畅通
来自砂州达岛(Tatau)的达尼尔医生(38岁)则表示,泛婆大道令中部地区交通大幅改善。
“从双车道拓宽至四车道后,行车更加顺畅与安全。如今无论是居民出行、物流或就业机会都更便利。”
他同时建议,部分路段仍缺乏照明设施与平整路面,需加强维护,以保障夜间行车安全。
“尽管仍有改善空间,但整体而言,泛婆罗洲大道提升了城乡连接度,促进人员与货物流动,带动区域经济。”
骑行体验升级
民都鲁重型摩哆社群副主席阿兹曼(58岁)形容,泛婆罗洲大道为婆罗洲摩哆骑士带来全新体验。
“以前道路狭窄又满是坑洞,如今大部分路段宽敞平滑、标线清晰,长途骑行变得更安全舒适。”
他指出,砂拉越道路整体品质佳,但苏艾(Suai)至尼亚(Niah)部分路段仍有路面不平整的问题;同时,休息站与照明仍待完善。
“虽然基建尚未完善,但沿途村庄与小商店都对游客相当友善,整体路线可说是婆罗洲最具观光潜力的骑行路线之一。”
专家:泛婆大道推动砂社会经济转型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砂拉越分校(UPM Sarawak)校长沙鲁教授指出,泛婆大道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砂拉越长期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基础。
“它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市场接触,吸引投资与旅游,同时改善教育与医疗的可及性。”
他认为,要让大道效益持久,必须同步推动移动医疗、教育服务、市场基建与技能培训等辅助计划。
沙鲁也指出,该项目体现了“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MA63)下砂拉越日益扩大的自主发展权限,并将砂拉越定位为婆罗洲的区域物流枢纽。
“若能结合港口升级、数码基建与跨境通关协调,砂拉越可望成为跨婆罗洲贸易的重要门户。”
大道让砂迈向现代物流时代
马来西亚特许物流与运输学会(CILTM)砂拉越分会主席阿都古都斯形容,泛婆大道是砂拉越迈向现代物流与经济整合的“巨大飞跃”。
“大道大幅提升了主要城镇与港口之间的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让供应链更顺畅。”
他说,许多偏远长屋与小农户如今能更方便地把农产品与手工艺品送往市场,旅游与创业活动也随之增加。
“过去被视为偏远的村落,如今成为旅游中途站,吸引民宿与小食店开业,带动地方经济。”
他建议,政府应设立专项维护基金,并通过公私合作(PPP)开发休息站与服务区,以带动地方商机并确保大道永续。
阿都古都斯强调,泛婆大道体现了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的核心精神,即均衡发展与平等连接。
“真正的自治不仅在于财政拨款,更在于下放权限与强化地方执行能力,让砂拉越能自主规划与管理基建发展。”
他呼吁,在加强教育、卫生与公共工程权限移交的同时,应加速实施时间表,确保承诺化为具体成果。
“1963年大马协议不应只是口号,而要转化为让砂拉越真正有能力主导自身发展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