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马青总秘书苏仪芳质疑2025/2026学年公立大学收生制度严重不公,呼吁政府立即全面检讨现行政策,并建立统一、透明及以成绩为本的大学入学制度,以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

她指出,根据大学中心单位(UPU Online)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共有24万9999名学生获录取进入公立大学,其中土著占22万893人,而非土著仅有2万9106人,非土著录取比例仅约11%至12%,若进一步细分,华裔生的录取率更可能低于10%,创下历年来最低纪录。

她披露,我国长期存在大学预科班与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两套不同入学管道,形成不公平的“双轨制度”,预科班以90%土著及10%非土著的族群配额招生,并以内部评估为主,学生较易被录取进入公立大学。

反观,STPM学生须面对全国统一考试,加上课外活动积分的劣势,导致很多优秀生在UPU系统中竞争处于下风。面对有限名额,许多成绩优异的非土著考生最终无奈被排除在国立大学之外。

她认为,因为国立大学入学制度的差异,严重削弱了STPM生的竞争力与公平性。

她补充,根据2025/2026学年数据,公立大学中非土著生录取率仅约11%至12%,华裔生甚至跌破10%,凸显制度上的种族偏差已到不可忽视的地步。

“而这,正好与大学入学固打的数据相互吻合,意味著政府所谓的绩效制,实际上却把固打制隐藏在大学入学的制度上,企图通过鱼目混珠来蒙混过关。”

她表示,若政府真要实现教育公平与国家团结,必须全面检讨并统一入学制度,逐步减少种族配额,让所有学生凭实力与成绩进入大学。

“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清楚揭露了当前录取制度存在明显的种族偏颇与结构性不公。教育应是国家为人民提供的平等竞争的起点,而不应该制造族群隔阂。”

苏仪芳提及,根据以往数据,公立大学录取华裔学生的比例一般介于20%至30%之间,如今骤降至约一成左右,显示政策方向已严重偏离多元与平衡的原则。

她认为,教育政策的偏差,不仅剥夺优秀学生的升学机会,也打击了家长与学生对国家体制的信心,如果政府继续漠视民怨,只会让更多年轻人才流向海外,造成国家长远的人才流失。

她强调,大学入学应以学术成绩与能力为主要评估标准,而非以种族作为区分的依据。

她促请,政府立即公布录取标准与配额机制的详细数据,并检讨和改革现行的预科班与STPM并行的双轨收生制度。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