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照)

 (吉隆坡3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表示,医院的管理,不该是一道无形的藩篱。探病本是人情本分,规章的设立原意在于维护秩序与尊严,倘若执行得没了人情温度,那便造成制度冰冷。
 
针对有民众称因衣著不符合规定,被拒到访医院探病一事,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表示,医院方面应灵活处理,希望各方不要过度放大此事。部长也透露,“我们确实有指南,但更重要的是灵活应对,良好沟通,让访客得体地探望病人。”
 
马汉顺认为,如何诠释和落实指南,是部门最大的挑战。

“我们要知道,有的病人家眷可能来自国外的朋友,有的甚至是久居当地多年的马来西亚人,他们并不熟悉指南。这一些因素,都需考虑。”
 
马汉顺发文告建议:
 
一、制度需要以病人为中心。探病的本意是给予病人心理与情感支持,而不是制造额外压力。倘若衣著问题无端放大,反而令病人及家属心生不安,偏离了医院应有的关怀精神。
 
二、指南必须清晰与普及。社会多元,族群文化各异。若指南仅张贴于角落或以官样文章公布,访客未必能即时理解。卫生部应考虑借用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在主要出入口清楚展示,让不同背景的访客一目了然。
 
三、执行需要温和而非僵化。安保人员或职员若只是生硬拦阻,势必引发争议。相反,若能以礼貌解释、善意提醒,甚至提供下不为例的临时替代方案,便能化解尴尬,彰显制度的温情。
 
四、培训前线人员的沟通能力。医院是高压环境,病患家属情绪难免敏感。若前线职员能以同理心沟通,少一些”拒绝”,多一些”理解”,便能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让制度与人情共存。
 
五、制度需要定期检讨与修正。社会风俗在变迁,公众认知在更新。今天的穿著界线,未必适用于明日。卫生部应设机制,定期收集民意与反馈,让指南不断贴近现实与社会期待。
 
“总的来说,医院的‘门’应是守护生命的门,而不是隔绝亲情的大门。指南需要存在,但更需要弹性与善意去执行。所谓‘灵活’,不只是部长的提醒,更是医疗体系能否体现文明与人文精神的考验。”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