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自2024年杪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费用持续上涨成为了一个话题,根据大马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医疗保险分指数占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权重1.3%,在今年7月份及8月份已连续同比大涨14.7%,而医疗保费飙涨加重许多投保人的负担,使到部分人面临保单降级,甚至被逼断保的选择。

对于这样的情况,保险专家提醒,民众应该通过合理规划来应对医疗保费的上涨,而非不要轻易断保;而立法者与业内人士则提醒,当越来越多较高收入群体的大马人涌入公立医院就诊的话,亦会影响整个国家医疗体系面临更大的压力。

大马保险代理机构Norman Pang集团(NPG)主席拿督斯里彭建伟建议,对医疗保费感到负担的投保人,可以要求至少分3年摊开调整医疗保费,以确保保单持有人的单年调幅小于10%,整体调幅则不超过20%。

大马保险代理机构Norman Pang集团(NPG)主席拿督斯里彭建伟
大马保险代理机构Norman Pang集团(NPG)主席拿督斯里彭建伟

他认为,投保人也应核查医院网络和可保权益的规则,以确保常用的私人医院在投保网络内,并了解房型限额、年或终身限额与共付机制,避免索赔时的产生误解。

他直言,医疗保费在短期难以下降,但一旦断保再选择重新投保的话,长期成本不仅会更高,健康告知与等待期也可能会更加严格。

“民众应在比较分期调价后的3年综合成本后,再决定是否降级保单、调高自付额和共付额,或选择限制医院网络等方案,但应优先保留大病和住院额度。”

他也建议,民众应预留应急金与医保协同使用,让医保负责“灾难性费用”,而小额门诊则可用使用健康储备或雇主福利分担,并且每年做一次“保单健检”,根据人生阶段变化,例如结婚、生子、创业、退休等,同步调整额度与自付额。

保险业者可扮演调解收费的角色

对于保险业者能在控制医疗成本方面扮演什么角色,彭建伟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认为,业者可积极与私人医院调解收费,围绕常见诊疗制定更透明的价格、强化理赔数据管理,以及推动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早筛计划等。

他补充,近年来,我国的医疗通胀维持在两位数区间,同时人口老化、专科与药品成本、技术昇级、私立医院费用结构等因素,也决定了医疗保费的长期趋势仍偏向温和上升。

“温和上升是大概率事件。短期要指望医疗保费下降并不现实,但在政府政策干预下,涨幅有机会被‘分期、限幅和减速’。”

他也说,尽管政策可能有助于缓和短期冲击,但并未解决医疗成本上涨的结构性问题,如果私人医院收费、药品成本和医生服务费持续上涨,3年后仍存在再次定价的压力。

询及投保人选择断保或降级保单的情况是否普遍时,彭建伟表示,自2024年以来,保险行业普遍反映,医药卡和投资连结保单里含医疗附加险的保费调昇最明显,这也导致部分客户选择降级保单、提高自付额和共付额、或暂缓恢复保单等。

他指出,受影响较大的群体包括低收入群体(B40)、中等收入群体(M40)、自雇人士和乐龄人士;其中,B40、M40和自雇人士重现金流、乐龄人群则受医疗通胀影响最大,而目前的政策已暂缓60岁及以上的通胀型调价,希望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

蔡民杰

蔡民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