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民政党全国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说,我国的国家银行储备金虽然看起来不断在增长,却只能满足4.8个月的进口需求和0.9倍的短期外债,相较于2018年4月40日的1095亿美元(约4420亿令吉),却可以满足7.5个月的进口需求和1.1倍的短期外债。
他今日发文告说,根据国家银行宣布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15日,我国外汇储备金为1220亿美元(约5160亿令吉),较7月31日的1213亿美元(约5130亿令吉),增加7亿美元(约29亿令吉)。然而我国在应对外在需求和短期外债却不复当年勇。
“从数据上来看,储备金规模看起来更多、更高,但实际实力却在减弱。换句话说,我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我国的状况甚至不及被希盟领袖比喻为盗贼统治的纳吉时期。”
他说,国家银行储备金的主要功能,包括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用于支付进口、偿还外债等,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现在,储备金虽然在增长,实力却不如前,这跟国家外债高涨是不是有关系?政府有必要让人民知道实况。
刘华才在文告中提到,很多国民都不清楚国家银行储备金的真正用处。数据越高固然是好事,可是,这还是要回归储备金应对外在压力的实力和能力,如果储备金增加了,实力却在下降,那就表示这其中出现了问题。
他解释,储备金一共分为两种,即国际储备金和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前者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等资产的集合,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和进行国际支付,至于后者,是用于保障银行的偿付能力和进行清算。
“表面上看起来,政府在理财上看似很‘昌明’,每个月都有增加,一旦我们把问题进一步扩大,看的更深、更远,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