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呼吁地方政府在执行招牌管理时,应区分新旧规范,将传统店招纳入文化遗产保护清单,而非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强制更新或直接开罚。
中总发文告指出,近日森美兰芙蓉一间传统茶室因墙上手写字样遭市政会开罚,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一直以来,此类事件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也并非个别现象,总体而言,普遍涉及三大问题,包括招牌设计规范、执照与收费以及整改宽限期。”
文告指出,许多老店的牌匾与手绘店名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承载街区记忆与文化价值,理应被视为城市文化资产予以保存。
“我们认同地方政府可对新申请的店招设立统一规范,但对于已存在的传统店招,应区别对待,可以考虑把‘传统店招’纳入地方遗产保护清单,避免‘一刀切’的更新或拆除。”
在执照与收费方面,文告认为,地方政府有责任提供明确指引,避免标准不一,导致商家混淆。
另外,文告透露,许多商家反映在未接获任何通知与宽限期的情况下,即被开罚或面对拆除行动。
“这不仅影响营商环境,也伤害了商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信。中总认为,地方政府应先发出通知书,给予合理宽限期,让商家有时间申请执照或整改,而非直接开罚。”
文告也呼吁,当局可与相关部门合作,将传统店招纳入文化遗产清单,或在特定遗产区登记备案,并享有广告费豁免或象征性收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研究表明,文化遗产对社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直接与间接带动效应,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创意与零售产业,以及促进基础设施改善。由此可见,保存街区文化元素(包括牌匾、壁画、传统招牌)能提升旅游吸引力,带动经济效益。”
文告补充,中总支持地方政府维持招牌管理秩序,但制度必须更人性化、更透明化。
“唯有在保存传统、营商便利、推动旅游之间取得平衡,马来西亚才能展现其独特的多元文化魅力,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