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指出,自1967年创立以来,东盟凭借互信与对话而广受认可,使该区域成为和平、稳定与蓬勃的代名词。
他说,10个成员国的成就,立基于协商、开放交流与团结一致的文化,以及随着东帝汶预计于2025年晚些时候加入,东盟成员国届时将增至11个。
他在国际评论与分析平台“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发表专栏文章写到,如此的合作传统,使东盟得以管控紧张局势、防止冲突,并在全球最为多元化的其中一个区域造就繁荣。
他说,东盟的团结精神最近经受到考验,作为现任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在柬埔寨和泰国边境发生暴力冲突后,召集两国领导人会谈。
“通过耐心倾听、原则调解,以及美国与中国的建设性参与,相关各方迅速达成停火。此事再次印证对话与相互尊重的恒久价值,也巩固东盟公民对这一组织作为和平与稳定守护者的信任。”
东盟中立地位是生存所需
兼任财长的安华指出,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地缘经济博弈愈演愈烈,以及对多边主义的信心流失,东盟正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说,在这种环境下,东盟的中立地位不仅仅是外交愿景,更是生存所需。
“东盟成立于冷战动荡时期,一直秉持和平、中立与稳定的立场。”
“今年5月在吉隆坡召开的第46届东盟峰会再次重申这一使命,并标志着一个历史性里程碑,也就是一致同意接纳东帝汶为第11个成员国,进而彰显东盟对包容与团结的承诺。”
他强调,必需维护东盟的自主权,即具备自主发声的能力,而非被人代言,因此应持续在这方面保持警觉。
“这要求我们坚守长期支撑区域秩序的耐心与稳健外交价值观。”
安华指出,东盟拥有6亿6000万人口,这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但要充分释放其潜能,本区域必须缩小发展差距,并在成员国之间构建更紧密、更公平的联系。
10月东盟峰会将推动消除壁垒
他说,即将在10月召开的第47届东盟峰会,将推动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并重申本区域对包容与永续贸易的承诺。
他指出,随着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关税战威胁全球增长,东盟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开放与改革打造韧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史上最大的贸易协定,也是本区域经济架构的基石,其有效落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确保为我们的人民带来实质机遇,以及长久维持经济繁荣。”
此外,安华指出,东盟必须通过诸如东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中国峰会等重大倡议,扩大全球伙伴关系,并持续推动与中国、印度及韩国的贸易协定现代化。
“数码经济将驱动东盟下一阶段增长,在人工智能与其他颠覆性技术领导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敲定东盟数码经济框架已成当务之急。”
这些涵盖贸易、科技与互联互通的举措,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维护东盟自主权。
全球化可遏制莽撞单边主义
安华说,在5月的峰会上,东盟领导人对单边贸易措施、报复性关税及日益加剧的碎片化,发出警示。
“我们应对这些全球威胁的方式,必须是重新坚守开放、改革及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
他也警告,开放能增强韧性,碎片化则会推高成本、抑制投资,并加剧遭受冲击的风险,如货币波动、资本外流与供应链中断。
他认为,全球化虽有缺陷,但也通过利益共享创造相互依存,从而遏制莽撞的单边主义。
对于气候变化,安华指出,将永续发展纳入东盟经济议程势在必行。
“加速建设东盟电网彰显我们投资清洁能源、创造绿色就业与实现长期能源安全的决心。墨守成规已不再可行;今天的果敢行动是换取明日公正与永续的前提。”
东盟虽无法左右局势 但不能屈服被动
他提到,在难以预测的世界中,东盟休戚与共,因此必须通过振兴和平自由中立区(ZOPFAN)等地缘战略框架,以及强化东盟主导的东亚峰会、东盟区域论坛等平台,增强凝聚力。
“这些平台仍然是对话、互信建设与防范冲突外交,不可或缺的机制。”
他指出,东盟-海合会峰会以及海合会和中国参与的新三方倡议,将东南亚的需求与海湾国家和中国的影响力有效对接。
他补充,东盟地缘经济工作组将强化对波动与不确定性的集体应对能力。
安华在结语中说,东盟虽然无法决定全球局势走向,但也不能被动屈服。
“我们可以做到,也必须以勇气、远见与团结塑造自己的未来。坚守创始价值观并顺应新现实,东盟才能在未来的世世代代,继续成为和平、繁荣与进步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