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家藏过多烈酒或抵触法令一事,引起议论,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认为,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政策的制定,条例的执法,理应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马汉顺说,近日,关税局声称公众家中若收藏烈酒数量过多,可能触犯《1976年国产税法令》;更有个案显示,有人因为收藏1000瓶烈酒,而被执法人员上门充公。
对此,他发表文告认为,政策的制定和执法,理应合情合理,否则,群众只会一头雾水,甚至啼笑皆非;况且,不切实际的政策,若在现实情况中最终落得无法执行或执法,只会一再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马汉顺质疑,如果仅仅因为收藏烈酒“数量过多”就足以招来怀疑,那么请问:若有人收藏1000本书,是不是也要担心“非法书商”随时上门?收藏1000个碗碟,是不是也要被查“秘密餐馆”?收藏1000张邮票,是不是也会被怀疑“开设地下邮局”?以此类推,只会进一步凸显上述措施的荒谬。
“难道‘个人爱好’和‘非法买卖’,就只靠数量来区分?那岂不是以后连收藏家都得提心吊胆?”
他说,法律当然要严谨执行,打击假酒、黑市酒类的交易绝对正确;但是,若把“收藏”与“走私”简单划上等号,就好比把“读书人”全当成“地下出版商”,岂不是天大的荒唐?
他表示,执法若没有明确标准,群众就会产生寒蝉效应:喝一杯酒,要保留收据7年;买一瓶酒,要随身带发票。
“酒桌成了‘档案柜’,饭局成了‘查账所’,这到底是保障全,还是制造恐慌?”
他表示,总归而言,一切不要一刀切。立法和执法必须精准,但别把合法收藏错认成“假想敌”。否则,下一次我们恐怕要为家里的书柜、橱柜、碗柜,甚至鞋柜,也准备一整套发票档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