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讯)民政党全国主席拿督刘华才指出,发展AI(人工智能)固然是大势所趋,不过考虑到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AI的广泛使用必然会重塑劳动生产流程,可能会导致一批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政府必须积极探索应对策略。
他建议政府积极探索AI与人类工作的融合,逐渐形成高效联动的人机协同就业新形态。
“虽然说,我国的AI发展还处于起步,然而,考虑到全国有60%国民是属于劳动者,政府应该要有未雨绸缪的计划。”
“今年初,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25 年就业未来报告》,41%雇主打算裁员。报告称,到2030年AI会创造1.7亿个新就业机会,也会有
9200万个工作被取代。而AI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都是属于高尖端的技术人员,这是值得大家慎思的发展。”
他指出,提出这些论据不是要危言耸听,而是对首相安华领导的政府缺乏信心。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让我们看到太多缺乏周全的例子。既然政府要全面开发AI,那是否应该探讨那些岗位可能在未来5年或10年被取代。
刘华才在文告提到,有了这些数据更方便于政府防范未来的大趋势,政府不能一昧的开拓AI却没有考虑到岗位可能会被取代的劳动阶级,毕竟这些多数来自B40的家庭。任何发展计划都应该关注各个阶层的潜能和危机。
他说,虽然这个情况目前还不是很明显,却已经引发劳动市场岗位会被替代的担忧。一些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工作很容易受AI冲击,这个情况以制造业最有可能受波及,而这个行业目前占了绝大多数我国的劳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