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18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今日提醒政府机关在落实国家数码转型时,必须谨慎应对“人工智能(AI)生产力悖论”现象。
他在首相署常月集会上说,AI生产力悖论的风险,在于即使在AI和数码化方面投入巨资,也未必能提升生产力。
“在未来5年,整个数码转型和AI项目的巨额资金投入预计高达数百亿令吉。我希望,数码部、通讯部和各部门主管特别关注此事。”
他要求数码部和通讯部,从成果评估角度,审视数据治理、整合挑战,以及在资讯科技与人工智能挑战。
安华指出,根据东京联合国大学的研究,麦肯锡和摩根大通的经验,AI应用的增长只有3至7%真正对生产力或员工收入产生影响。
他说,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因为政府推行数码转型与AI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产出与生产力,而AI生产力悖论显示,人工智能对提高生产力和产出的保证不一定能发生。
“我要求在两周或一个月内,政府首席秘书和所有部门负责人深入检视此事,并尽早给出解决方案,不要步其他大型企业的后尘。生产力悖论就是花费数十亿令吉来保证生产力、透明度,减少官僚主义,遏制贪腐和佣金行为,因为AI能够监督,但其成效甚微。”

安华也强调,AI科技如ChatGPT不能被当作绝对可靠的来源,特别是在宗教事务方面,因为它可能会混淆公众。
他说,伦敦有一个知名伊斯兰组织使用ChatGPT生成类似《可兰经》经文的文本,但那并非真正的经文。
“无论如何,都必须核查。《可兰经》经文必须明确标明章节(surah),编写圣训者是谁人。这是我们验证真伪的训练。很多人认为,除了布哈里圣训和穆斯林圣训,也把ChatGPT当成可靠来源,这是危险的。”
他强调,尽管数码转型是国家变革的支柱,政府也在推出“全民人工智能”(AI Untuk Rakyat)及建立自己的AI中心及动员整个政府机关掌握人工智能,但仍须关注AI生产力悖论的风险。
此外,他也引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政府部门的高效管理,在数个方面都远胜于私有化。
“许多私有化反而造成剥削,这意味著公司利润倍增,更何况是私有化不透明、没有经过招标程序,像我国过去发生的情况。结果是这些公司赚取数十亿利润后,再交回政府,如南北大道司、英达丽水公司(IWK)。”
他说,治理原则和招标透明度非常重要。私有化没有在生产力或效率方面带来提升,所以它不是黄金法则。良好治理原则才是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