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日前正式在国会提呈第13大马计划,这份以昌明经济框架为指导方针,涵盖超过120项战略和600项倡议的计划,旨在规划我国未来5年发展方向;而我国过去的许多发展计划,往往因执行力问题而被人诟病;对此,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谘询总监拿督蔡兆源认为,相比过去制定的计划,第13大马计划中明确制定监督治理机制的框架。
蔡兆源提到,根据第13大马计划的监督治理机制,该框架通过经济部设立的2个委员会,即:技术工作小组及跨机构规划小组。

他补充,技术工作小组负责协调计划细节和监督执行效果,而跨机构规划小组则负责最终敲定细节和协调跨机构策略,
同时也将制作第13大马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提呈国家规划发展委员会。
“国家规划发展委员会需要每6个月向国家经济行动理事会进行汇报,而国家经济行动理事会则需每年向内阁进行汇报。”
他对《东方日报》说,政府早在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阶段就已对该计划进行了大幅修订,以配合昌明经济议程,如今的第13大马计划符合首相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所推行的昌明经济框架,兼具改革性和务实。

“改革和务实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要改革并不代表就不能务实。可以进行改革,而务实则是在于能不能做到。政府、商家和人民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改革目标。”
放缓DP年增长目标是务实做法
蔡兆源点出,第13大马计划要在2026年至2030年间,实现4.5%至5.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目标,低于第12大马计划中5%至6%年增长目标,就是务实的体现。
他指出,大马在过去4年的GDP年均增长率为5.2%,这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调低增长目标,符合现实发展情况,并预测,包括大马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谈及政府要在实施第13大马计划期间降低财政赤字一事,蔡兆源表示,政府正在积极推行开源节流政策,以实现大马今年财政赤字降至3.8%,并在2030年降至3%以下的目标。

他指出,政府在开源方面采取的政策包括扩大销售与服务税(SST)征收范围,以增加税收、推行电子发票,以减少逃税等;至于节流方面,政府则通过实施针对性津贴政策,节省了大量津贴成本。
他认为,这也符合团结政府执政以来,在政策推动方面展现出更好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针对性津贴是过去没有人敢推行的改革。很多人批评政府改革进度缓慢,但政府正在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改革。”
另外,他补充,昌明经济议程旨在改革我国的经济结构,而政府也在昌明经济框架下,推动了多项改革经济结构的举措,包括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国家半导体策略和2030年国家技职教育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