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影1日讯)教总主席谢立意校长指出,政府在第13大马计划下所规划兴建的新学校,应明确包括华小在内。
教总主席谢立意校长指出,教总认同优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重要性,并支持政府致力提升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政策目标,并吁请教育部加快设置华小学前教育班进度,以确保各族学生能以熟悉的语言与文化环境中衔接基础教育。
“据教育部目前数据,我国学前教育的入学率达93.5%,全国1304所华小当中,目前只有588所或约45%的华小设有附属学前班,远低于国小的九成以上。”
他说,在670亿令吉的教育拨款下,政府应确保资源公平分配,各源流学校,尤其是华小、泰米尔小、国民型华文中学,以及微型学校不应被边缘或忽视。
“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多元、公平与区域平衡的原则。”
谢立意今早召开2025年第15届沈慕羽教师奖新闻发布会,如是表示。
他也促请政府,在还未设置学前班的华小逐步设立相关班级,应给予财政与师资支持,确保各族群学生都能在熟悉的语言与文化环境中衔接基础教育。
“我们期待第13大马计划能够落实更具包容性、多元性与前瞻性的教育政策,为国家培养具全球竞争力的下一代。”
他说,教总欢迎政府在第13大马计划下提升英语能力重要性,惟强调小学低年段是学习母语关键期,认为过早强调非母语教学,或将影响学生学习成果。
谢立意指出,任何语言政策的推行,必须以尊重母语教育为前提,对于政府提出要将英文作为小学第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与沟通语言。
惟他认为,不可削弱母语教学的地位与成效。
“政府必须说明英文作为学习语文的用意,是否意味著一些科目将改为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我们坚持,任何措施都不能够改变华小以华语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征,这绝不能妥协!”
此外,谢立意代表教总欢迎政府优化教师招募机制,并关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提出培训能在小学第一阶段教授所有科目的教师。
“我们认同小学第一阶段教育确实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教学能力,以因应学生全人发展的需求,惟政府必须明确说明此项政策的实施方式与培训内容。”
他举例,可采用双主修的方式来培训华小老师,即所有进入师范学院华小组的学员必须主修或副修华文,以确保能够在华小教导不同的科目。
他重申,当前各源流小学及中学持续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新近发生,而是长期累积所致。再完善的教育政策与课程设计,若缺乏足够且合适的教师,终将难以真正落实。”
“华小仍有逾千个教师空缺未填,中学的华文科教师也面临严重不足。”
他还建议政府在短期内开放聘请临教,并设立假期师训机制,协助有志从教者取得资格,以缓解长期师资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