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本地一名男子近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细诉自己多年在家族餐馆默默付出,最终却一无所获的心酸故事。这则投稿迅速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与同情,许多人更痛批家中长辈偏心行为,直言“这是压榨与情感剥削”。
男子透露,自己在家中4个孩子排行第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与弟弟。从小,他就是家中最被忽略的存在。哥哥是父母眼中的“最乖的孩子”,妹妹是“掌上明珠”,弟弟则是最小的“心头肉”,唯独他,被视为不够优秀、可有可无的一员,自认为一直遭到忽略。
他自小使用的是哥哥或弟妹用过的物品,连向父母要求“一样新的”都会被讲:“你又没有哥哥厉害,用这样好的东西做什么?”,让他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透露,哥哥一直都是家中的“模范生”,很懂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乖巧,所以深得父母心。
14岁时,为了协助家庭生意,已经辍学的他被安排在父亲的餐馆工作,接受严厉甚至苛刻的厨艺训练,而哥哥和弟弟都选择升学,没人要接手餐馆生意。“学徒”这身份一做,就是15年,薪水从未超过每月600令吉,他坦言,有时候感觉连外劳地待遇都比他好。
学习过程并不易,当有不明白的事询问父亲时,还会被嫌弃“笨”,不如哥哥或弟弟聪明。后来父亲退休,他终于接手餐馆的经营权,这时他已经年近30。
他续说,由于哥哥上班的银行就在附近,因此午餐和晚餐都会到餐馆用餐,即使后来结婚搬出去住了,父母还会交代他要负责哥哥一家三口的伙食,他只能默默照做长达5年,从未多言一句。
疫情后,父亲车祸离世,行动不便的母亲也由他一人照顾。他一边打理生意,一边照顾母亲看病、吃药、洗澡,甚至凌晨跑巴刹,睡不到三小时就要陪母亲看诊。他说:“我从不抱怨,因为她是我妈。”
“这两年,妹妹嫁去了新加坡,弟弟也在那边工作,大哥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看妈妈,尽管如此,妈妈还是觉得大哥很孝顺、很有本事,说他工作忙是正常的。”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不久前与哥哥一同到律师楼处理父亲遗产时,他惊觉餐馆店铺登记在大哥名下、他和母亲住的房子,也写在大哥名下、弟弟获得一间小公寓、母亲则继承了爸爸的储蓄与公积金,而他为了家里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竟换来“一无所有”。
“当下的心情真的很难形容,感觉多年来的付出,像一场笑话。”
更令他心寒的是,哥哥事后要求他搬出餐馆,理由是“要卖店还债”,甚至威胁只要不配合,就连家也要他搬离。当他向母亲求助,母亲只说:“你哥哥有他的难处,体谅他一点吧。”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家好陌生。我好像一直都只是个‘临时工’,连归属感都没有。我不是不能搬出去,我只是放心不下妈妈。虽然她不偏心我,但她还是养育了我,我也不想丢下她不管。”
他无奈道,自己已40多岁,无学历、没什么技能,只有一手厨艺,也没有人看得上“像我这样的厨房佬”,每天活在被忽略与失望中感觉好累,“亲情也好、兄弟情也好、爱情也好,我一样都没有,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灰色的。”
这则发布在“XUAN”的匿名投稿,在网上掀起广泛讨论,不少网民留言表示愤怒与不平,“这样的爸妈和哥哥太自私了!你根本是被情感勒索的工具人”、“你的厨艺是一门技能,应该早就自立门户,而不是被家人当免费劳力”、“RM600薪水做15年?这不是帮忙,是剥削!”、“请你务必为自己活一次”、“自己开小档口,靠这手艺你能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