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一宗涉及4730万令吉的投资诈骗案因原告撤案而被列为“无罪释放但不等于无罪”(DNAA),导致后续一些受害者报案时,其案件也被一并归入已DNAA处理的案件下,让受害者难以申冤。
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MHO)今早于吉隆坡商业罪案调查部召开记者会时,严正要求警方重新立案调查,并与警区总部以及总检查署协商。
据悉,该投资骗局自2020年开始运作,涉案公司以“符合伊斯兰法”及“高回酬债券投资”为招徕,声称投资者将参与涵盖黄金、酒店及健身中心等项目,并每月可获10%回酬,部分受害者甚至抵押房产、提领公积金或借贷投资。该骗局的主谋与共犯曾在2020至2023年间被捕并被控上庭。
“问题在于,由于原告撤案,导致该案件被列为DNAA,后续报案也因此被归入该案处理。”
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总秘书拿督希山慕丁在记者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向他们投报的87名受害者中,仍有22份报告在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欺骗及不诚实引诱移交财物)下展开调查。尽管如此,部分投报却已被归类至早前获DNAA处理的案件中。
他指出,在受害者之间流传著一个非正式的信息,称因为有受害者撤回报案,导致其他已向法庭报案的案件被归类为DNAA,这对其他受害者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
“我们(向MHO报案的)的受害者们从未撤案,他们都希望嫌犯受到法律制裁。问题出在早前报案的受害者中有人撤回报案,所以我们希望警方不要再将我们的报案归入已被DNAA处理的案件。”
他强调,这起案件需要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部、警区总部以及总检察署3方之间的协调。
“我们最终目标是,能够根据《刑事法典》第420条文(欺骗及不诚实引诱移交财物)起诉幕后主脑。”
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反人口贩卖组主任阿兹鲁沙菲克补充,仍有几宗相关诈骗案在槟城法庭审理中,涉案公司也已被提控。不过,该案被告屡屡以各种理由逃避法庭审讯,令受害者感到非常失望。
他指出,自2020年新冠疫情行动管制令(PKP)实施期间,该公司即停止支付任何股息。
沙菲克估计受害人超过3000人,而目前仅有87人向他们投报。多数受害者为乐龄人士,当中有人为投资而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亦有政府官员至今仍受债务困扰。
他呼吁尚未报案的受害者向MHO投报,促使案件获得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