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绒24日讯)全国社青团公共政策局主任黄天荣今日回应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以“火烧眉毛”来形容师资问题言论,指这名前副教长的片面言论否定了教育部的努力,“选择性失明”忽略当局过去两年所作的结构性改革。
他说,针对中学华文师资短缺问题,教育部在副教长黄家和的努力下已推动短期和长期策略进行结构性改革。
“马汉顺作为前教育部副部长,理应知道师资培训需长期耕耘,但他却选择以‘火烧眉毛’等煽动性语言制造恐慌,对前线教育工作者与政策执行者极不公平。”
他发文告指出,黄家和已明确指出,若仅依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旧模式,师资短缺将成恶性循环。与其重复旧调,更应聚焦教育部目前推动的短期与长期并进策略。
“短期而言,教育部去年透过公益金获得两年391万令吉的赞助款项,为全国华中聘请98名华文科临教,缓解师资压力,以此作为短期纾困的计划。教育部进一步联合民间资源,展现了前朝政府所欠缺的执行力!”
他补充,教育部也已透过扩大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系和马大教育文凭课程学额,将招生学额翻倍,以便逐步改善人才库结构。
他说,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系招生从2023年的53名翻倍至103名,预计2028年毕业生将注入教师体系,而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课程名额则从18名增加到33名,今年即可投入教学。
也是霹雳州阿斯达卡州议员的黄天荣表示,众所周知华文师资问题由来已久,但马汉顺却意有所指地说现在华裔教师比例大幅下降,已从以往的60%降至不足30%,仿佛这事突然间发生。事实上,这数据在他担任副教育部长时早已经存在。华教议题关乎文化传承与国家教育质量,不应沦为政治游戏工具,马汉顺更不应借机制造恐慌。 ”
他表示团结政府正视问题,竭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董教总和华中发展理事会等华教团体,也都已深度参与政策讨论,体现政府与民间组织协作解决问题的决心。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与马大扩招、临教计划、跨单位协作等,都需要时间发酵,马汉顺不应以短视眼光否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