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讯)民政党主席拿督刘华才建议各州政府,在合适的地点规划宗教场所地段,以便面对发展需要或其他因素而被拆拆迁的宗教场所,能有“栖身之地”。
他说,心目中规划性宗教场所是类似槟城“和谐街”概念的宗教场所综合区,就是在一个地点或者一条街道上可以涵盖清真寺、祈祷室、道教神庙、锡克庙、佛寺、基督教会、兴都庙或其他宗教场所。
他发现,目前各州政府在处理宗教土地课题上,是以个案方式处理,如果能够有计划性和规划性的地段,在紧急需要时处理上更加方便、得心应手和省时间。要是政府能够同时规划校地,那就更加完美。
“当然我了解,要落实这个模式看似容易,实际上不容易。在新建的住宅区里,政府在规划上,都会把宗教保留地留作兴建清真寺,而居民对于非伊斯兰宗教场所的需求,往往都会被忽略,这个是需要大家开放讨论和共同探讨的问题。”
刘华才在发表的文告中,说,在宗教场所课题上,是不该过度政治化,这样只会令问题倍加复杂,不利于国民团结。若处理不当还会有分化国民的危险。我国社会是由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组成,各族间因不同的信仰和背景。所以,各造应谨慎处理。
他呼吁各造以成熟、冷静心态与思维看待吉隆坡斯里帕特拉卡利亚曼女神庙搬迁事件。他也希望在朝的行动党党领袖和其他非穆斯林领袖,应该要主动跟进,确保这个事件能在各方满意方案下圆满落幕。
他提醒大家,先贤们在过去为了建立各族和谐相处,经历过刻骨铭心的“513事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才创造出我国独有的多元环境。虽彼此间偶有摩擦,但大家还是秉持著互相尊重把问题化解。
“宪法虽然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多元民族和文化社区结构,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表达其宗教信仰,当有关的信仰尤其是场所涉及到公共利益, 需要顾忌社会整体利益时,该信仰的表达会需要更小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