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有关2026年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中文科新课纲的修订,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对此抱持乐观,并相信此次的修改更符合学期制的学习及时代转变的需求。
大马中文促进会发文告表示,中国文学史的移除并不意味学生与文学史完全脱轨,是否会对选修中文科学生造成文学底蕴不足的问题,这是见仁见智的。
“新课纲的修改是符合学期制及时代的需求,以便激发更多的学生进入中六课程时报读报考STPM中文科。”
文告表明,中国文学史教学从小学阶段,就已经清楚列明在第五模组的趣味语言教学:美学欣赏(包括诗歌、成语、名句等)的融入教学,老师需要进行简单的介绍相关诗歌、成语、名句等的时代、出处、作者等,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更离不开文学史的认识与了解,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创作原因以及作品的主题等。”
“到了中六STPM,文学作品选读、文言文教学、戏剧及小说教学都需要学生理解作品时代、作者、创作因素等,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主题,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及内容。”
“所以,文学史从未在STPM中文科消失,只是把专题教学部分改为融入教学,以符合学期制及学习课时的改变。”
文告也表示,大学预科班(包括STPM)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进入大学学习的钥匙,训练他们如何进行深入理解、分析、评述、批判与专研。
“并非所有报考中六中文科的学生都要进入大学中文系,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踏入中文教师这一行业。有兴趣中文的学生在进入相关大学中文系时,才专注及深入地修读整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尚未迟也。”
“进入大学中文系,能够专注地以中文学习为主轴,对学生学习及专研中文相关知识,尤其是中国文学史更为有利,也符合大学课程的学术需求。”
“在STPM整个阶段,并不是要培训史学家或文学家。需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动力及兴趣,以便他们在进入大学时会继续修读中文相关科系,为将来担任中文教师做好铺垫,为中文教育尽一份力。”
文告也指出,中国文学史是加剧中文科考生减少的因素之一,学生考完大马教育文凭(SPM)中文科之后,进入中六选修中文科,需要完全掌握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史,相对吃力,更何况在每一张试卷中所占比率是百分之五十(50%),比重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