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讯)大马海事执法机构已确认,大马海域的193个走私热点,这些地点靠近海上边界、偏僻地区,以及有著海岸防护设施。
大马海事执法机构总监拿督莫哈末罗斯里海军上将接受《新海峡时报》采访时指出,靠近印尼和泰国海上边界地区,为走私集团提供便利。
他举例,从柔佛丹绒比艾出发,只需13分钟即可到达印尼海上边界,到吉里汶岛(Pulau Karimun Besar)则需37分钟,降低被执法机构捉捕的风险。
“他们利用红树林、海湾和私人种植园,包括油棕或西瓜园等偏僻地区,进行非法偷渡活动。这些地点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使犯罪集团能够隐藏他们的船只,并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进行非法活动。”
他说,沿海地区茂密灌木丛或草丛,为非法移民提供了隐藏空间,因为这些地方远离主要路径,让执法工作变得复杂。
他表示,作为应对措施,该机构正在透过部署高科技雷达和高清录影机来扩大其监控能力。
他指出,海上监视系统(SWASLA)整合雷达技术以及光电摄影机和感测器等关键部件,设备将扩展应用至关键区域,以提高即时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目前, 2个系统站点分别负责监测马六甲海峡水域的SWASLA Lumut,及监测沙巴西海岸的SWASLA Sabah。我们计划将SWASLA覆盖在砂拉越和马来半岛东海岸,以加强对所有海上活动的监控。”
他补充,该机构还使用无人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对难以到达的海域进行监视。这为远端监控提供灵活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了搜救行动。
“获取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对于应对复杂的海上安全挑战,以及通过海上外交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至关重要。”
他说,采购可容纳直升机的近海巡逻舰(OPV)将使该机构能够延长巡逻时间,持续维护并稳定我国海域。
“这些海上巡逻机不仅会在我国海域内作业,还会在国际海域作业,以遏制跨境犯罪,并在我国还说边界之外开展搜救行动。
“为了打击走私和人口贩运活动,大马海事执法机构已在全国海域部署,在走私路线上进行巡逻和特别行动,行动包括OP Jangkar Haram(打击非法停泊的外国船只)、OP Tiris (防止补贴商品(如柴油)外流);OP Guard (防止缅甸,特别是罗兴亚难民非法入境)、OP Naga (防止越南的非法捕鱼船),OP Todak(打击柔佛西部和东部海域微型盗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