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指出,世界如今来到十字路口,而亚洲面临四大挑战:如何避免依赖美国作为首要和最终的进口国;如何发展消费市场,打造中产阶级;如何实现更多研发创新,但同时不造成就业机会的流失;亚洲需要发展通过税收为资本,长期推动关怀经济。
刘镇东日前在《2024年共同行动论坛》发表题为《亚洲新经济秩序》的演讲提出了亚洲面临的挑战,称必须承认大部分亚洲经济体至今仍然高度依赖出口到美国。
他提到,目前有两股矛盾的力量正在胶著:过去数十年,美国将制造业外包给亚洲,导致美国的中产阶级缩小,消费力下降。另一边厢,亚洲经济体因技术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而生产力大增,甚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整个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却在大幅萎缩。
“因此,首个重大的长期挑战是,亚洲和其他国家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美国,把美国视为几乎是唯一的消费市场。”
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他指出,如果对亚洲经济体未来的想像,是要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那么就迫切需要在东盟、中东、非洲和南美创造更多消费者,打造中产阶级。
“事实上,打造中产阶级,就是创造消费群。”
“亚洲经济体必须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提供适当的薪资,才能打造中产阶级。”
“我们必须认清事实,惟有让工人成为中产阶级的一部分,拥有足够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亚洲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增长。”
他举例说,欧洲和美国的经历证明了,中产阶级的萎缩不但意味著消费市场随之缩小,甚至沦为右翼民粹主义的温床。
人工智能冲击就业
刘镇东也谈到人工智能和科技兴趣给就业市场带来的挑战,因此在鼓励更多研发创新,但又不至于扼杀就业机会,是目前继续关注的课题。
他说,出口导向经济的生产模式,往往是跨国企业本身在全球范围内,与自身的供应链垂直整合,但其创新和技术并没有在当地社会溢出,促进与其他国内经济环节的水平连结。
“马来西亚就是一例。我们有好些半导体公司在生产和出口汽车芯片,但外资主导的半导体产业却与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几乎没有任何连结。”
他透露,今年4月到访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参观它旗下的120道工序生产线的工厂。那里的工作人员称,5年前这条生产线需要80人工作,如今仅需14人。
“我们确实需要谨慎应对技术应用快速取代人工,而导致的失业问题。我们需要创造能够支付体面薪资的就业机会,以打造理想的中产阶级社会”
亚洲需建立照护经济
刘镇东认为,亚洲经济体必须建立和资助更强大的照护经济,以满足人们对医疗、养老和育儿的需求。这不仅能够为大大提升人们的经济安全感,还能鼓励女性参与就业,并有助于提高生育,缓解人口问题。
他强调,照护经济可以创造体面工作的领域,因为这类工作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但它需要透过累进的税收来维持。
“不过,若要资助强大的照护经济,我们就必须征收税务。过去数十年,亚洲经济体一直竞相为富人减税,为跨国企业提供各种税收减免。”
建议亚洲各国拓展经济协助
刘镇东表示,综上所述,亚洲经济体所面对的四大挑战,需要我们勇于迎接时局,为亚洲确立新的经济秩序。
他说,日本、韩国和中国都曾是工业化的后进国,如今已是拥有领先技术的佼佼者,也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本身。当全球贸易环境愈发敌对时,这些先进的亚洲国家,要避免掉入韩国经济学家张夏准所说的“踢掉梯子”的陷阱,反而更要协助其他亚洲后进国家工业化。
“同理,如果像马来西亚这样的中收入国家,能够更具战略的思维,与邻国共同发展与繁荣,我们可能会变得更好。”
“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交易角度考虑投资和贸易,而是应该将对话拓展到更广泛的经济协作。”
他希望更多东盟成员国能够明确地承诺,要与东盟内部较不发达的国家,如寮国、柬埔寨和东帝汶合作,从而使东盟不仅仅是会议的平台,而是真正能够为平民带来实际成果和利益。
“我也期待马来西亚在2025年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能够开启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纪元,以在2045年之前,将东盟打造成中产阶级社会。”
刘镇东表示,若要一一落实上述目标,就必须正视和挑战新自由主义的一些观念,例如了解到国家职能缩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说,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信奉新自由主义,也曾说过:“没有所谓的社会这种东西”。然而,对于面临上述种种挑战的亚洲而言,事实却恰恰相反。
“社会确确实实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制定国际议程,让各个国家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努力促进繁荣、建设民主,打造新的发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