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智库灵感中心(ILHAM)在去年8月举行的6州选举中,华裔选民仍是投票率最高的族裔,但最近的2场补选却显示华裔投票率偏低,被视为团结政府的一记警钟。(示意图)

(吉隆坡19日讯)华裔或非巫裔群体被视为希盟的铁票,希盟尤其是行动党过去多次在选情告急时,动员催谷华裔选票往往成为逆转取胜的要素,但过去的2场补选显示华裔选民陷入政治冷感、投票率下降,成为了团结政府的一记警钟。

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双溪峇甲与马哥打的补选中,当地华裔选民投票率显著偏低,引发外界对华社政治参与度的讨论,甚至有有种说法是此现象是否意味著华裔社群对当前政治失去信心?

对此,时事评论员许国伟在接受《东方日报》的访问时认为,与其说华裔对政治失去信心,不如说华裔选民处在一种“郁闷”的情绪之中。

在他看来,最近2场补选的华裔投票率偏低并不完全是对政治的信任危机,更大程度上是反映--华社目前的“郁闷”情绪,即:缺乏政治参与的动力。

不过,他也分析,华社目前的“郁闷”在于,既不愿投票支持国盟来惩罚团结政府,但同时亦认为即便放弃投票,结果也难以改变现状。

对于这种情况是否会延续至来届大选,许国伟则认为,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他指出,补选的投票率低有几个主因,一是:补选通常不会对整体政权结构产生实质影响,因此选民的参与度本就较低;二为,相比于全国大选或州选,补选通常不会涉及影响全局的重大课题,也缺乏能激发选民投票热情的重大事件。

因此,在许国伟看来,未来如何发展,将取决于团结政府能否重塑华社的信任,并提出新的目标,来激发选民的投票热情。

时事评论员许国伟
时事评论员许国伟

“喜来登政变”曾让华裔对政治失去信心

许国伟称,华裔选民真正对政治失去信心的情况,是在2020年“喜来登政变”后。

他指出,当时,许多选民对2018年全国大选的结果充满期望,期待改变国家治理方向,政权变动让选民感到投票结果与最终政府组成并不相符,从而对政治体制产生疑虑与挫败感。

“2018年全国大选时,华人社会对(前首相)敦马哈迪的期望很高,选后却发生了颠覆性的反转,这让许多华裔选民对政治信心大打折扣。”

他认为,喜来登政变后,华人的政治热情一度降至低谷,这在后来的马六甲州选中也有所体现。当时,华裔选民的投票率普遍较低,这反映了当时选民的普遍消极情绪。

然而,他表示,在2022年全国大选中,希盟成功地再度点燃了华裔选民的投票热情。

“当时,希盟提出了几个明确的政治目标,包括阻止前首相纳吉从监狱获释,并且防止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上台。这些具体且关乎未来国家方向的目标成功唤起了华裔选民的共鸣,最终导致华裔选民踊跃投票。”

他指出,这种明确目标的缺乏正是当前补选华裔投票率低迷的根本原因之一。

华裔政治情绪低迷事出有因

许国伟进一步分析,目前的政治气候与2022年全国大选时大不相同。

他说,虽然希盟政府在上届大选后与其他政党结盟上台执政,而拿督斯里安华也顺利当上首相,但团结政府的表现与华裔选民的期待之间产生了不少落差。

许国伟也特别提到了几个引发华裔不满的事件,包括:副首相阿末扎希的“释放但不等同无罪”(DNAA)事件、政府的宗教化措施,以及巫统党内的作风问题等。

他认为,这些事件与华社原本期望中的政治走向有所背离,导致华裔选民的政治情绪陷入低迷。

他指出,目前的低气压政治气氛能否延续,将取决于团结政府能否在下届大选前提出新的政治目标,让选民感到有意义去投票。

以他的看法,希盟目前试图提出“继续让首相安华担任第二届首相”的目标,但这论调会否引起华裔选民的共鸣,目前还是一个“问号”。

陈振豪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