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是一直都存在的老问题,近年来在“人人有手机”的社媒时代,越来越多的霸凌事件视频在网络流传而引起热论。

根据大马教育部的资料,在2018年至2022年7月期间,共接获802宗来自全国各校霸凌事件的投报,而马来西亚预防犯罪基金会(MCPF)也称,校园内存在不同形式的霸凌,这也包括导致重伤或死亡的肢体暴力。

其中,2017年国防大学的学生遭霸凌致死一案,近期因上诉庭判决出炉,6名涉案校友被裁定谋杀罪名成立,全部被判处死刑,成为我国史上第一宗因校园霸凌而被判死刑的案件。

为此,《东方日报》特别从司法和心理学角度来探究霸凌问题。

在司法角度方面,执业律师陈劭康在接受本报的访问时称,国防大学的案件并非我国首宗校园霸凌致死案,却是首宗被判死刑的校园霸霸凌案,那6名涉案校友被裁定谋杀罪名成立,并依据《刑法》第302条规定的强制死刑。

陈劭康称,我国在废除强制死刑之后,被判死刑的死刑犯可以向联邦法庭提出撤销死刑申请,但前提是案件罪行不属于“罕见中的罕见”;如果是的话,联邦法庭依然会保留死刑判刑。

“其实这个判刑本应该是属于联邦法庭在审理死刑撤销案件时所用的一个判决,但在这宗案件,上诉庭在这个阶段就直接判定这个案件是‘罕见中的罕见’。”

执业律师陈劭康。
执业律师陈劭康。

他举例,朱丽叶奸杀案的凶手犯下的就是“罕见中的罕见”罪行,因此无法撤销死刑,而上诉庭这次也仿佛在断掉了6位被告过后想要申请撤销死刑的后路。

在国防大学的校园霸凌事件上,迄今为止,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死者祖法汉有偷窃友人电脑,但解剖报告指出,祖法汉身上有多达90处伤口,其中29处为三级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到80%,另外还有严重的瘀伤及骨折。案发后,警方将祖法汉的死亡定性为谋杀,并逮捕了36名涉案学生,其中6人被判死亡,这6人中没有分谁是主犯谁是从犯,一律判死刑。

霸凌者的心态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霸凌者的暴力行为并没有一个医学名称,算不上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双威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师魏爱灵认为,霸凌者其实拥有高明的社交技巧。

魏爱灵对《东方日报》指出,霸凌现象存在于所有年龄层。有研究指出,霸凌者的读心能力优于平均,能够运用社交能力操弄别人,以取得自身利益,其中包括自信心和优越感。

双威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师魏爱灵。
双威医疗中心临床心理师魏爱灵。

她提到,霸凌现象分为霸凌者、旁观者和被霸凌者,霸凌者可能是班上较有影响力的人,但比较自我中心比较强。不过,霸凌者的同理心会比较低,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利益比受害者的心理伤害更重要,借此将不道德的行为合理化。

她同时指出,霸凌者也会运用社交能力,挑选较不可能反击的人作为目标,这所谓的“不可能反击的人”,包括社交能力比较低的一群,因社交能力较低一般的朋友群也不大,甚至没有朋友。

“对青少年而言,朋友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当一个人的朋友群体比较大,他的自信心就会比较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而是有一班朋友在背后支撑。”

研究发现,许多霸凌会发生,是霸凌者想要借此巩固自己的人际关系。借由霸凌跟排挤别人,他能够维持自己的社群小圈子,因此带来安全感、建立自信心。某些霸凌者内心渴求著被人喜欢、也希望能吸取外界目光,所以当他发现有其他人会威胁他的人际地位时,就会想著铲除威胁,常会发生讲那个人的坏话、抢他的朋友,目的是孤立那个让他感到威胁的对象。

至于要如何察觉孩子有被霸凌的可能性,家长要多加观察,因对青少年而言,求助可能是自己不够勇敢的表现。但可能会有一些线索,像是孩子脾气变得暴躁、情绪低落、沉默、容易哭泣、表达不想上学、专注力变低等。

林珮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