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36和J-50,这两款在试飞中的中国新型战斗机不是六代机,而是应该被重新归类的新型战斗机。我以为J-36和J-50已经重划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定义,可以被称为第一代全向战斗机,继续以之前的战斗机划代定义诠释它们已无意义。
第一个理由:上世纪研发和服役的喷气式战斗机从第一代到第五代,都跳脱不出有垂直尾翼,或者水平尾翼,或者鸭翼的空气动力构型,它们可以被归类上世纪超音速战斗机,但它们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役的双翼战斗机过后被单翼战斗机取代。
必须说明的是,额外翼面如垂直或水平尾翼或鸭翼是雷达波反射源,会破坏战机的隐身能力,增加战斗机被雷达发现的几率。未来的超音速战斗机将以无垂直尾翼和水平翼面为标杆,而J-36和J-50树立了第一代无垂直尾翼和水平翼面超音速战斗机的标杆。美国研发的B-2和B-21轰炸机不算在里面,因为它们无法实现超音速飞行。
第二个理由:上世纪研发的隐身战斗机以美国F-22和F-35为标杆,接著是中国J-20和J-35,还有俄罗斯苏-57,但关键是它们全部仅在特定方向隐身,特别是集中在前半球隐身,没有一个可以实现全向隐身。
J-36和J-50更进一步,实现了全向隐身,前后半球和左右侧向隐身比前辈们有质性的跨越,所以应该是第一代全向隐身战斗机。再次,美国B-2和B-21也有全向隐身能力,但遗憾的,其不是战斗机。
第三个理由:F-22的网络中心战、信息战和态势感知能力是1990年代的,落伍了,而F-35、J-35和苏57则是当代的,但均是单座战斗机,一个飞行员是无法处理更多的作战信息和遥控无人机。
中国J-20S是全球第一款双座隐身战斗机,后座飞行员可以处理更多作战信息和遥控无人机,但受限于非全向隐身和有限的超音速巡航,就是欠了那么些东西。J-36和J-50就不同,完全是依据2030年后的新空战模式研发,侧向有源相控阵雷达、人工智能作战、体系和人机结合,还有太空卫星信息的无缝接入,比前辈们有更强悍的态势感知能力,所以J-36和J-50将是第一代全向信息战战斗机。
第四个理由:F-22,J-20,J-35,苏57,都只能进行有限的不开加力和略高于1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而F-35完全不具备此性能。J-36和J-50的简洁空气动力外形,让它们的升阻比更高,具备发动机不开加力进行1.6-2.0马赫超音速巡航飞行能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J-36和J-50比现有对手有更大自由度快速接触或脱离敌方威胁。
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巴基斯坦J-10实现了超远距离击杀印度阵风战机的实战案例。如果其他战机不提升至跟J-36或J-50同代的水平,未来空战将出现更夸张的一面倒被J-36和J-50猎杀的趋势,毕竟J-36和J-50是第一代1.6-2马赫超巡战斗机。
超大航程战斗机
第五个理由:因为更简洁的气动外形、超大的机身,甚至成飞的J-36还多加一台发动机,使J-36和J-50比前辈们有超过三分一的超大作战航程。不进行空中加油的作战航程可达到50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则是2200公里的夸张程度。J-36和J-50从中国沿海城市起飞,可以实现依靠飞机内油来回突击位于第二岛链关岛的能力。所以,J-36和J-50是第一代全向超大航程战斗机。
综合来说,J-36和J-50已经跳脱出了之前的战斗机格局,理应以新的标准和尺度来归类它们。综合来说,J-36和J-50是第一代无垂直尾翼和水平翼面、全向隐身、全向信息、全向1.6-2马赫超巡和全向超大航程的新型战斗机,是第一代全向战斗机。
2030年后,欠缺任何一个指标的战斗机,如无垂直尾翼、全向隐身、全向信息和态势感知能力、1.6-2马赫超巡和超大航程,都不能称之为新一代全向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