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我受邀在吉隆坡当地电视台和创业基地的几场活动中,与上百位企业家和公司首席执行员(CEO) 分享了我对人工智能在企业顶层战略架构中的未来与启示。

我发现一个普遍且危险的共识:绝大多数高管仍将AI视为一个降本增效的'IT工具'。他们的讨论,几乎完全停留在'效率'与'成本'的层面,思考的是如何用AI'辅助'现有的流程。

这,是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当一位CEO的眼光还停留在'工具效率'时,他便已经放弃了对'商业模式'的主导权。许多人尚未意识到,AI不是来'优化'您旧的商业模式,它是来彻底'颠覆'你的。AI不是一个工具,它是一种重构竞争优势来源的根本力量。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是'AI叠加'。这指的是,在旧的商业模式和既有流程上,简单地增加AI工具 。例如,让AI帮您写一封更有效率的邮件、辅助优化财务或客服流程 ,或是在营销部门用AI快速生成几张广告图 。这当然会带来效率提升,但它的天花板清晰可见。

'AI叠加'的尽头,顶多是10%的效率提升 。这是一个'优化'陷阱,它让您感觉良好,误以为自己跟上了时代,却因此错失了真正的未来。这无异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因为,当您在'优化'时,真正的'新物种'已经诞生。这就是'AI原生'(AI-Native)。

这些新公司的商业模式,从第一天起就是围绕AI的'预测'和'生成'能力来设计的 。它们不是在旧流程上'+10%',它们是在创造'10倍'的模式颠覆 。

AI原生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拥有极低的'认知边际成本'(Cognitive Marginal Cost),因为AI每多做一次分析、设计或决策,成本近乎为零 。换言之,您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那个同样用了AI的'同行',而是那些您闻所未闻的'AI原生'新物种 。

更可怕的是,AI的'超级赋能'正在极大地降低创业门槛 。生成式AI极大地降低了'实现新的组合'的成本 ,AI正在自动化财务、法务、营销等传统职能部门。过去,您只需要和'同行'竞争;现在,您需要和那些武装了AI的'一人公司'竞争。

这些'AI原生'新物种遵循著一套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它们赖以生存的'竞争优势',已经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资源。

作为企业掌舵人,现在是时候开始思考:究竟对您自己的企业来说,AI该用什么思维层次来思考?甚至,过去的护城河是否在AI时代依旧有效?对于那些已经在尝试部署AI的企业,又究竟是否只是在加固一座终将被淘汰的旧城墙而已?

林卓锋

作者是知名跨国投资平台的董事。 在金融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卓越经验,其中包括在香港一家上市的国家级金融企业担任董事长达十年之久。 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谵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经常在多家区域内的知名大学授课,并为东南亚的电视与电台广播节目提供深入的评论,也为香港和东南亚的报纸撰写每周专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