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州议会于上周(10月6日)正式解散,原本已经扑朔迷离的政坛更显得局势混乱。盟党之间迟迟谈不拢合作方案,合作对像更是几度周旋,令选情充满变数。然而,与政坛截然相反的是,沙巴选民对这一届州选的讨论度始终不高,与上届选举的热烈气氛相比,今年显得格外平淡,可谓“最冷清的一届州选”。
笔者认为,这种冷清并不意味著选民冷漠。相反,这种平静可能反映出沙巴选民的一种“政治倦怠”与“现实觉醒”。各位土生土长的沙巴汉不再被激情和口号牵动,而是在冷静观察,能够真正解决生活问题的,到底是谁。
能做事才是王者
从2018年的“换政府激情”,到2022年接连更换首相所带来的政治疲态,再到那突如其来的州政府解散与新任州元首上任,这一路的起伏让选民的投票心态悄然转变。那种“换了政府就能带来改变”的热情,早已被现实冲淡。而偏偏这么多次政权更替,却始终换不来实质改善;人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基础民生问题,依旧是久拖不决,甚至越来越严重。
沙巴的水供问题一直都需要优化与改善,这是每一届沙巴州政府无法忽视的挑战。然而,上一届的沙巴州政府面对这项挑战的方式却是推诿与指摘。在沙巴各地频频出现断水的问题,甚至沙巴大学的学生们亲临州议会进行抗议的时候,各议员仍将水供问题当成攻击前朝政府或敌对政党的武器,没有妥善解决问题。
沙巴的道路老化也是一大问题,沙巴州工程部长沙赫米曾在4月份表示,沙巴州有超过一半的道路已经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需要重新铺设。州政府则回应由于经费不足,因此老化问题只能继续堆积,越积越多。
停电问题更是沙巴人民习以为常的生活常态。笔者记忆犹新,在6月的时候有一天在短短的5分钟里电力断停了6次,生活严重受扰。尽管沙巴州政府方与沙巴电力公司一直表示近年SAIDI(停电时间)已有明显改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改善仍然达不到让人正常生活的标准。
这些看似平凡的问题,正揭示了沙巴政治的核心矛盾:资源丰富,却发展缓慢;承诺很多,却落实有限。经历多年的等待与失望后,选民如今更关心的是——谁能真正“做得成事”。若要谈及来届州选最能打动选民的关键议题,其实并不新鲜:水、电与道路。这三项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是沙巴选民最关注的焦点。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政府如何更替,无论中央与州政府换了多少届,这些问题始终未被彻底解决。电力供应不稳、水源短缺持续、道路破损未修,几乎已成为沙巴人共同的生活记忆。
更关键的是,选民已对那些“喊得响却做不到”的政党产生疲惫感。若仍以“水坝计划”“大型项目”“MA63”(马来西亚协议)来当竞选卖点,却无法在任期内兑现,那只会反噬选票。相较之下,能提出具体方案、并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候选人,才更容易赢得基层与年轻选民的支持。
冷清背后的民主成熟
经历多次政权更迭后,各位沙巴汉早已学会不被激情牵动,而是以更理性的角度衡量候选人的“执行力”与“可信度”。换句话说,沙巴选民已从“情绪投票”转向“效能投票”,他们不再被口号吸引,而更关心谁能真正解决生活问题。这也代表这一场选举,也将成为考验西马政党如何在沙巴布局,与本土政党磨合合作。它或许不会动摇团结政府在中央的稳定,但却是一场检验“谁真正理解沙巴”的政治考试。对于各党而言,这不仅是选举,更是一次重新定位、重新赢回民心的契机。
反观在沙巴,未来无论谁赢得这场选举,关键已经不是“谁能坐上位”,而在“谁能留下成果”。沙巴不缺各类的政党及政治人物,反而缺的是能把电网稳定、水供提升、道路修通、教育资源均衡的领头羊。若下一届政府仍旧沉迷于政治算计、派系斗争与权力游戏,那么就算赢得政权,也终将失去人民。因为这一次州选,各个政党要面对的不是“最冷清的州选”,而是“最务实的选民”。
其实身为选民的我们不缺承诺,只缺兑现承诺的人、让生活更稳定的政府。笔者认为政治热不热闹不重要,关键是:谁能真正为沙巴人,做点实事才是沙巴选民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