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来西亚印度旅游协会(MITTA)、马中旅游文化促进商会(MICA)及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全国顾问公司协会(MM2HCA)联合主办的“全球旅游交流会”(Global Travel Meet),原本是一场推动国际旅游合作的盛会。岂料,因现场“酒杯晃动、宾主尽欢”,竟演变成政治风波。

“官方活动怎么可以有酒?”——一句质疑,成为舆论的焦点与政治攻防的引线。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张庆信随即澄清,活动由私人企业出资举办,旅游部仅负责文娱表演。由于晚宴非官方性质,《第3/2003号禁止供应酒精饮品规定》并不适用;而且主办方是在官方环节结束后才提供酒精饮料。换言之,酒虽有,但“官”已散,却莫张冠李戴、冯京当马凉。

理性看来,这番解释足以平息误会。可惜,在马来西亚的政治语境里,当宗教情绪成为动员工具,事实便成了最脆弱的东西。伊党宣传主任阿末法德里批评张庆信“站不住脚”,呼吁首相安华革除其职。巫青团长阿克玛更指责此举“愚蠢且无知”,要求政府展现问责精神。土团党议员玛丝艾米雅蒂则穷追不舍。几方联手炮轰,其政治意图昭然若揭——不是为了宗教纯洁,而是借题发挥、抹黑团结政府、激化马来选民情绪。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本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但政客一旦需要政治筹码,“酒”便成了最方便的靶子。宗教信仰被政治化,理性讨论让位于情绪操弄。对某些人而言,只要能置政敌于死地,就足够“神圣”。

更讽刺的是,“全球旅游交流会”仅两天半便带来4.2亿令吉收入。今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旅客突破2060万人次,创新高,甚至超越泰国,成为亚洲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其中中国游客更是东南亚第一,为国家经济注入强大动能。然而,这些亮眼成绩,却被一杯酒盖过。

张庆信以为清楚解释可平息争议,但敌对阵营早已锁定目标——只要能贴上“漠视伊斯兰教”的标签,就能在舆论场制造反噬。毕竟,国盟要争取的,是占全国七成人口的马来与土著选票,不在乎理性真相。

无独有偶,国家石油公司总裁东姑莫哈末道菲在F1新加坡大奖赛颁奖台上参与“香槟喷洒”庆祝仪式,也被土团党青年团痛批“缺乏文化敏感度”。其宣传主任哈里斯指责政府机构“不断正常化饮酒行为”,与此前国际交流晚宴事件连成一线。

然而,在国际场合中,“无酒不成席”几乎是社交常态。我国基于宗教信仰对酒有所禁忌,本属无可厚非;但若将酒的社交功能无限上纲到“遇酒即反”的极端思维,国家的世俗价值与文化自信将被侵蚀。

可喜的是,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因此公开力挺张庆信,勉励他坚守岗,为旅游业发展助力。他强调,马来西亚的多元与包容,是国家魅力的根本。能在国际舞台展现开明与自信,不仅是待客之道,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

遗憾的是,首相安华随后却警告张庆信,必须确保所有政府活动严禁酒类。此举显然是向反对党压力妥协,也让人看到团结政府在宗教议题上的“脆弱“。如果团结政府无法坚守原则,那无疑的,在宗教与世俗、理性与情绪之间,马来西亚就只会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平衡线上。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董事及吉隆坡建设大学中国区运营总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