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党在中秋节前夕,由该党国会议员哈丽玛亲自拜访马华公会及民政党,并向两党赠送月饼,以示祝贺中秋快乐。这是伊党向华基政党做出亲善举动,在人们看来,伊党选择在中秋节送礼是别具意义的。因为中秋是华人佳节,也代表中秋月亮圆又明,而伊党的党徽又是月亮,可谓是一箭双雕。
1951年伊党成立时,对华社来说是陌生的,而穆斯林也对华社了解不深,彼此鲜少来往。直到1959年的大选前,新上任的党主席布哈鲁丁采取与友族和睦往来的政策,也就使到双方关系有所改善,至少没有公开骂战。
抑有进者,也是因1959年的大选,布哈鲁丁打出绝招,与左翼的社阵友好,暗中希望马来人支持社阵,而华社又转回来支持伊党。
这一届的大选,伊党拿下13个国席,也执政了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州政权,成为国内最大的反对党。与此同时,社阵赢得8个国席,也先后执政乔治市市议会、增江议会和居銮市议会等。而联盟;尤其是巫统则居于优势继续执政全国。
从那时起,联盟/巫统就成为国家的执政党,即使在1963年,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扩大成为马来西亚,执政的联盟依然十分稳固,直到1969年因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才迫使国会终止两年,直到1971年才恢复国会。但为展示从联盟易名为国阵的威力,在1974年的大选前,联盟换成国阵,成为最大的执政集团。此时,被招进国阵的反对党有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砂人联党,国阵也因之更加强大。
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削弱巫统的地位,实则是经此一变,国阵的支持率更高。这是因为国阵的成员党多了,各党都得向巫统称臣,也就不担心内部叛变。另一方面,老大的巫统,拥有的席位最多,再加上东马的国席,地位更是固若金汤,不是反对党可以动摇的。
正因为巫统的坐大,也就对成员党不再低声下气。在1977年巫统决意开除伊党。这使伊党在马来社会支持力量一度滑落,更被巫统压得难以抬头。
在1978年的选举中,伊党在吉兰丹只赢得3席,失掉州政权,直到1990年在结合46精神党下,才拿回吉兰丹州政权。此外,在1986年大选时,伊党只剩下1个国席,根本不是巫统的对手。
到了1990年的大选,伊党才稍有起色,拿回吉兰丹州政权,但一时之间也难有能力与巫统相抗衡。
直到1999年大选,伊党借安华的落马振臂一呼,马来社会纷纷转投伊党。正是在这一年的人心变动;尤其是马来社会对安华“黑眼圈”事件的不满,也纷纷用选票“教训”国阵/巫统。
这一年的选举,伊党不但在国会拥有27席之多,更夺下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州政权。
伊党是经过21年的重挫后才又探出头来。虽然与安华及行动党的合作依然存在,但对伊党而言,是不划算的,因历届的选举(1999年、2004年及2008年)伊党所得的席位都不超过公正党和行动党。因此在2015年,伊党宣布退出安华所组成的民联。这样一来,安华的民联告解散,只得另行组成“希望联盟”(希盟),除了接受伊党的离开外,也纳入诚信党(一个从伊党退出来的另一个派系)。而在一年后,又加入由马哈迪与慕尤丁成立的土团党。
在马哈迪等人加盟下,希盟声势浩大,在2018年的大选中,推翻了执政60年的国阵/巫统,而马哈迪再度任相。不过,来到2020年,发生了喜来登政变,伊党再次尝到了中央执政的权力。然而,这期间权力不停的更换,经此波折后,各党都在失落中受到打击。
来到2022年大选时,巫统的议席只剩下26席、公正党31席,而诚信党只有9席;希盟在联手国阵、东马的砂拉越政党联盟及沙巴人民联盟后,议席才得以超过112席,安华才得以安心执政。
相对而言,伊党在此后的选举中,势力不断膨胀,如今在国会不但拥有42席,同时也执政了吉兰丹、登嘉楼、玻璃市和吉打州政权。
由于伊党一心要取代巫统而成为执政的首席政党,也就在此时喊出要上台执政的口号。伴随著这一要求,伊党向华基政党送月饼,邀请马华和民政共同商讨选举事宜。就此而言,下来的大选也真的是好戏在后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