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马来西亚IPO(首次公开售股)市场整体上略显低迷,许多新上市企业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贸易战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然而,在这疲软的局面中,依然有一些亮点出现。例如华阳餐饮集团,在创业板(ACE)上市后股价持续走高,且涨幅显著,业绩也获得市场的积极回应。这样的表现为投资者带来信心,也让市场看到了成长型企业的潜力。尽管整体环境充满挑战,我们相信马来西亚资本市场依旧具备活力与上行空间。
从2025年迄今的统计来看,创业板市场贡献了超过一半的IPO数量,远高于主板和中小型企业板(LEAP)。可以说,创业板已逐渐成为推动IPO成长的核心引擎,也最受股民青睐。为何创业板能够在众多板块中脱颖而出呢?
首先,是上市条件上的差异最为关键。主板对盈利、财务历史和公司规模有严格要求,通常需要多年稳定盈利才能被接受。对于正处在快速扩张期、但历史盈利尚未稳定的成长型公司而言,这往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相比之下,创业板的标准更具包容性,更强调成长潜力。事实上,只要企业盈利达到500、600万令吉,并具备合适的其他条件,就基本具备在创业板上市的可能。这种更贴近成长型企业的要求,让许多原本难以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看到了实质可行的机会。
其次,是审批与流程效率。主板IPO需经过证券委员会与大马交易所的双重审查,流程严谨。创业板的制度则由交易所主导,并通过“赞助商制度”来把关。虽然招股书仍需报送证券委员会登记,但整体流程相对简化。对资源有限、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创业板的节奏显然更契合市场机会。
第三,是市场对创业板的信心提升。过去,投资者普遍担心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小、风险高;但近年来,一批优质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募资表现和股价走势均不俗,有些甚至推出股息政策以增强股东回报。这逐渐改变了市场认知,投资者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创业板挂牌。
更重要的是,创业板已成为通往主板的跳板。自LEAP市场设立以来,不少公司先在LEAP试水,再转至创业板;而创业板公司若持续成长,也可进一步进阶主板。2025年已有企业完成从LEAP至创业板的转板,监管层也正推动建立创业板向主板的“加速通道”。这条“孵化—升级”的路径,为企业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成长路线:先借创业板 打开资本市场,再伺机进阶主板,享受更大规模的融资平台。
创业板的崛起,正在改变马来西亚资本市场的格局。它不仅为中小型与成长型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舞台,让它们能够快速获得资金、扩大影响力,也让投资者有机会接触新兴行业与高成长企业,在风险与回报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总体来看,创业板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条件更灵活,它也兼顾了效率、成长性与升级通道。企业能够以更合理的标准更快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者也能发现更多高成长机会,使整个市场更具层次与活力。创业板让中小企业能在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下实现资本化梦想,同时也让马来西亚资本市场在区域竞争中保持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