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党(伊党)近期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可谓话题不断,一度占据了不少新闻版面,会议期间的言论也引发各方热议。那么在大会与党选之后,伊党究竟展现了哪些“改变”,又有哪些依旧“不变”?
伊党的“变”
首先,伊党展现了更为明显的领导野心。过去,伊党在政党联盟中多处于非领导地位,但此次大会却释放出主导联盟的讯号,例如总秘书达基尤丁就直言,伊党已准备好领导国盟。不仅如此,伊党也展示了主政国家的企图,包括提名首相人选,显示出主导布城的雄心。
其次,伊党对于非穆斯林的态度更为包容。第一,党章修订后,非穆斯林支持者大会堂成员将自动成为附属党员,并具备投选中央领导层的资格。第二,伊党对族群与宗教议题尝试采取更包容的语调,例如建议在国小开设华文及泰米尔文课程。第三,党内代表也试图为全民发声,吉打代表哈因希尔曼就批评政府优先开放过多大学名额给外国学生,而忽视本国学子。
伊党的“不变”
然而这次党选后,伊党领导层的格局几乎未变。党主席、署理主席及三名副主席皆在无竞争下连任,其中党主席与署理主席自2015年以来从未受到挑战,宗教师依旧掌握重要职位。虽然有高达30人竞选18个中央执行委员职位,但在前一届的中选者中,仅有四人落败,且他们都在前一次选举中得票倒数五名。从背景来看,新中选者与落选者一样,有一人具备宗教背景,另外三人则不具备。这显示党中央领导的整体结构未出现太大改变。
其次,伊斯兰议程依旧是核心。本次大会主题为“回归伊斯兰方案”,党主席哈迪更强调要以伊斯兰教义诠释宪法,突显伊党最终的治国蓝图仍是以宗教为本。
变与不变的启示
综合来看,这次伊党大会释放的讯息是,伊党不仅要入主布城,更要主导布城。虽然伊党透过较为开放的姿态,显示其并不排斥非穆斯林或其他族群的加入,但大前提仍是坚持伊斯兰议程,首相人选亦须为马来穆斯林。
因此可以说,伊党的“不变”大于“变”。“变”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其权力欲望扩大,以及尝试争取非穆斯林支持。然而,在宗教色彩浓厚的前提下,伊党能否真正赢得跨族群支持,以至于能够入主布城,仍是未知数。
若要主导布城,伊党除了要扩大马来人的支持,还得争取非穆斯林或东马选民的认同。然而目前宗教师派仍处于权力核心,首相人选理应也会来自宗教师派;即便推出技术官僚型的首相人选,也难以摆脱宗教师派的制约。如此一来,伊党要淡化宗教保守色彩并不容易,而这正是令非穆斯林与东马选民却步的关键。
除非伊党提升党内非宗教师派的地位,并在策略上适度淡化宗教议程,否则难以打破局限。但是若削弱伊斯兰议程,伊党恐会面临原有支持者流失甚至党内分裂的风险,可谓进退维谷。避免派别与路线之争,或许也是此次党高层职位未出现竞选的原因之一。
按照党章,新任领导层的任期两年,而全国大选最迟须在2028年2月举行。换言之,伊党大概率会以现有班底迎战来届大选。虽然它已展现主导布城的野心,但若不在议程上做出更实质的调整,想要登上首相宝座,恐怕仍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