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满分优秀生黄煜轩报名马大会计系遭拒,在记者会发出灵魂拷问:“我们到底要多么优秀,才能有选择的权利?” 一语道出大马华裔优秀生的心酸。
国立大学招生黑箱作业,被视为以肤色作录取标准,已是数十年来的陈年旧疾。当年魏家祥贵为马青总团长,每年定时定点为华裔优秀生“伸冤”,是马华的年度大戏。
不料时隔近二十年,魏公已高升总会长,却仍在扮演同样角色。这说明以下几点:
1)为优秀生伸冤的戏码有票房保证。魏家祥为学生仗义执言,就像张天赐为大耳窿受害者召开记者会一样,剧本都烂透了,还是有观众市场,大家也就乐此不疲。
2)国立大学每年提供大量素材,让魏家祥有足够资源开拍长寿剧。魏公在镜头前的大义凛然,少不了大学在幕后的全力配合。
3)魏家祥喊了近二十年,问题依旧不变,可见掌权者根本不当他一回事;估计再喊二十年也不会有变化。
4)当年的优秀生,他们的孩子过几年也将面对同样问题。现任马青总团长林添顺,可要抓紧时间排练,以免魏总会长退位后,马华伸冤人的角色后继无人。
说起来,放眼世界,大马教育部绝对是个奇异的存在。每个国家都为培养人才或拉拢精英绞尽脑汁,而我们的教育部却经常对人才不屑一顾。
政府换了又换,教育部长换了又换,教育政策却始终原地踏步。当我们对新上任部长寄予厚望时,往往他们的新作风却让大家惊掉下巴——不是把精力浪费在黑鞋黑袜,增加爪夷文页数,就是在学校办声援巴勒斯坦运动,或者耗资数百万采购会生銹的国旗别针。再有就是在学校带领学生高喊“首相生日快乐,我们爱你!”
一个能力九流但拍马屁一流的教育部长,如果还寄望她会重视招生不公问题,那你就想太多了。
大马教育腐烂的祸根,一直都是因为被政治绑架,而且是被最低级的种族政治绑架。不论是国阵、希盟、国盟或团结政府,都没有改变现状的意愿。而马华或火箭,顶多就只能发出一些噪音,除了华社,没人在乎他们在喊什么。
马来政客无心,华裔政客无能,华社子弟一代又一代在同样的困境中打转。
连我们曾经引颈长盼的华叔,“烈火莫熄”的改革口号喊了二十馀年,而今手握大权,也看不到任何教育改革的动向。
每年,当大批华裔优秀生像没人要的次等货被拒于本地大学门外,海外大学则展开双手,用尽法子送全额奖学金争取他们过去。我国眼中的草,原来是他国眼中的宝。
无可奈何之下,他们选择离乡背井到异地升学,毕业后也多半留在当地就业,然后安家落户,成为当地公民。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谁珍惜他们,他们就为谁服务。那些喜欢动辄指责华裔生不爱国的政棍和文棍,只会诬蔑但却从不追究问题的根源。
根据报道,我国去年有近200万人才外流,这恐怕还不包括已经移居外国的上百万大马人。面对如此严峻的人才流失,政府始终无动于衷,以为大量引进孟加拉和印尼外劳,就能填补人力空缺。
华裔优秀生不必太过伤心,常言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论是申请海外大学,或是本地私立大专,只要是人才,就不怕没有出路;只要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请记住,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国立大学不配拥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