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踏入第四季,金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标普500屡创新高,乐观情绪弥漫;与此同时,原油市场却发出刺耳警讯。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对冲基金的原油看涨净多头头寸跌至近二十年低点。油价疲软被归咎于供应过剩或地缘政治缓和,但这掩盖了一个更严峻的现实:全球经济需求正在系统性减弱。油价不仅是能源市场的指标,更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警示著潜在的下行风险。
 
市场常将油价下跌归因于OPEC+增产或地缘政治缓和。然而,历史表明,除非出现全球性供应危机,短期因素难以主导价格走势。在全球央行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油价仍缺乏上行动力,这指向一个核心问题:需求疲软,而非供应过剩。健康的全球经济应能吸收当前原油供应,油价对货币宽松的冷淡反应,凸显需求端隐忧。
 
其实,多个指标已经揭示全球经济放缓的迹象:
1. 增长预期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报告下调全球GDP预期,美国、欧元区和中国均面临下行压力,高利率的滞后效应侵蚀投资与消费。

2. 制造业萎缩:标普全球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五个月低于50,德国和中国尤为疲弱,反映工业活动与能源需求收缩。

3. 消费动力不足:美国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年内新低,欧洲零售销售持续低迷,家庭购买力受高物价与借贷成本挤压。
 
油价走势与以上这些经济数据同步下探,清晰指向需求疲软为核心驱动因素。
 
作为经济命脉,油价波动渗透至运输、制造和科技等各领域,其下跌反映经济活动降温。油价还与通胀预期密切相关,2025年通胀预期损益平衡率随油价走低,显示市场担忧从通胀转向通缩。全球央行从抗通胀转向关注增长与就业,印证了油价的预警作用。
 
全球经济能否避免衰退,取决于以下因素:
· 前瞻性政策:央行需从被动”依赖数据”转向预防式降息,辅以协调的财政刺激。

· 消费韧性:劳动力市场稳定和薪资增长是消费支出的关键,未来就业数据至关重要。

· 中国复苏:中国稳增长政策若能提振房地产与消费,将重振全球需求。

· 技术突破:AI等领域的创新或可驱动新一轮投资,带来增长动力。
 
油价疲软是全球需求走弱的直接写照,其警示意义远超股市的表面繁荣。投资者应关注油价、PMI和就业等前瞻指标,而非仅沈浸于股指上涨。全球经济正站在分岔路口,油价的故事或将定义未来的宏观格局。保持清醒,方能应对挑战。
 

林卓锋

作者是知名跨国投资平台的董事。 在金融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卓越经验,其中包括在香港一家上市的国家级金融企业担任董事长达十年之久。 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谵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经常在多家区域内的知名大学授课,并为东南亚的电视与电台广播节目提供深入的评论,也为香港和东南亚的报纸撰写每周专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