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理工大学(简称TARUMT)8月20日同一天相隔约15个小时发生两起该校学生坠楼事件,地点在吉隆坡文良港一栋公寓的A座及B座大楼。两条年轻生命的消逝,震撼社会,也拷问制度: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不是“单纯的个别悲剧”。它折射的是教育体制、家庭期待、社会支持网络的多重失灵。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却因学业压力、情感困境、人际矛盾而走上绝路。更悲哀的是,当他们最需要倾诉与支持时,却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安全的求助管道。

根据数据,大马自杀率在东南亚排名第四,每10万人中有5.7人自杀,自2021年以来,自杀总数持续攀升,平均每年逾千宗。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场场人间悲剧,是制度性失败的铁证。

在这次事件中,一名女生的家属怀疑她曾遭霸凌,要求校方和警方彻查以厘清女儿的寻死动机。霸凌绝非个案,言语、社交、肢体霸凌在校园屡见不鲜,却常常被校方淡化处理。若教育部与学校视若无睹,纵容下去的将不是“校园风气”,而是一种危险的霸凌文化。更讽刺的是,一些学校口口声声“关怀学生”,实则关怀的是校誉,而不是生命。

霸凌者本身固然需要辅导,但不能成为校方推卸责任的理由。唯有严惩施暴者、追究纵容者,才能真正震慑问题。否则,今天是TARUMT,明天还会是谁的校园?

更令人愤慨的是,TARUMT连环坠亡事件发生后,该校14名前学生领袖公开联署,痛批校方与学生理事会“毫无作为”,坐视一宗又一宗悲剧发生。他们点破了问题的本质:这不是单纯的个人困境,而是一场可以避免的制度性失败。

教育部难道没有责任?校方难道可以推诿?在悲剧不断重演时,他们若仍旧沉默,就是一种冷血。

父母当然要反思:除了成绩,更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肯定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但制度的责任更大:没有安全的辅导机制,没有有效的反霸凌措施,没有让学生真正敢于求助的管道,任何“关怀学生”的口号,都是虚伪的遮羞布。

拉曼理工大学的两起学生坠亡,绝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个教育生态失衡的症候。我们不能再轻描淡写地以“个人问题”带过,而必须直问: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制度为何失守?谁来为这些年轻的死去负责?

唯有追责,唯有改革,唯有真正建立起心理支持与反霸凌制度,悲剧才不会一再重演。否则,每一条逝去的生命,都是社会冷漠与制度失灵的注脚。

若制度继续冷漠,悲剧就会继续重演。守护年轻的生命,不该是口号,而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董事及吉隆坡建设大学中国区运营总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