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将于8月28日在本地上映,有关新闻在《东方日报》脸书带来1500条留言。
这部电影在大陆备受好评,但一些积极留言的大马网民,兴趣显然不在电影,而是冷嘲热讽——“什么时候拍《文革照相馆》或《64照相馆》?”;或者摆出一副大爱圣母姿态:这已是陈年旧事,中国人为何不能“放下”,认真推动中日友好?
更离谱的是,有人指大陆曾向日本索赔20多次,后来日相不给钱,中共就搞仇日运动。还说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拿了许多好处,如今中国经济起飞却反咬一口。
倘若这些网民都是仇中台独青鸟,那证明民进党的“去中国化”和“媚日”教育十分成功。但若是大马华裔,那我只能为我国的学校与家庭教育,深感悲哀。
长久以来,西方掌握了二战胜利的话语权,大多数人只晓得纳粹德国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但对日本蝗军在亚洲的暴行却知之甚少。据统计,中国在8年抗战中伤亡高达3500万人;菲律宾、缅甸、越南、印尼、新马等地,惨遭日军毒手的不少于300万人(有说高达1400万)。
好莱坞每隔几年就会推出反战电影,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辛特勒的名单,1993》、《美丽人生,1997》、 《拯救大兵瑞恩,1998》、《细细的红线,1998》、《珍珠港,2001》、《钢琴家,2002》、《敦刻尔克,2017》、《奥本海默,2023》……等等,不是大获好评,就是夺奖无数。
从来没有一个西方人,说这些电影在散播对德国的仇恨,或挑拨欧美关系。即使电影中肢体内脏横飞,大家的评语都是“画面非常真实与震撼”,没人会说这是在贩卖血腥暴力,呼吁家长抵制等等。
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把“反纳粹”与对现代德国的好感混为一谈;也不会笨到嘲讽观众:既然你那么痛恨德国,就该把家里的德国汽车电器全部丢掉,也别去德国旅游。
即便是“政治正确”泛滥的欧美,也从未有人指责电影制作方“一再沉湎与纠结于过去的历史”,“不断揭开疮疤对和平没有帮助”,“应该放下、既往不咎、积极向前看”。
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电影还原历史的真实时刻,让人们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无情,提醒世人对纳粹幽灵保持警戒。
奇怪的是,难得出了一部让人感动激赏的亚洲反战电影,却有那么多小丑跳出来,阴阳怪气的嘲讽;仿佛好莱坞的反战电影是积极反思,中国电影让全世界知道日军的暴行,却成了仇恨宣传 。
多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实力太弱,无法如西方那样,主导二战历史的话语权。世界只知道犹太人的苦难,却不知亚洲人当年经历的浩劫,远远超过欧洲。即使是大马华裔新生代,对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据时代亦知之甚少。
对历史的认知不足,不是罪过。但对于先辈们以鲜血写下的历史,不但不严肃看待,反而语带轻佻、冷嘲热讽,等同在遗族的伤口撒盐。这种豪无人性的言行,与日本军国主义馀孽没有两样。
亚洲各国人对战争责任不认真追究,让日本天皇与政府得以避重就轻,多年来只以“深刻反省”轻轻带过,连一句诚挚道歉也没说出口。直到今天,尚有众多部长和议员,视靖国神社里的战犯为英雄,每年定时定点参拜。
他们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各国称为“进出”,屠杀百姓说成是“自卫”,战败投降称作“终战”,日本年轻人对祖辈的狰狞面目,基本上一无所知。
扭转历史正义反黑为白
最近崛起的极右派“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还厚颜无耻的声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捏造,侵华战争是日本的自卫战,日本才是二战的受害者。
像他一样颠倒是非的大有人在,如果亚洲各国不追究、不施压,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继续宣传,日子久了就能扭转历史正义,反黑为白。
在日本努力洗白历史的同时,大马一些华人却选择遗忘与“放下”,如同与无耻日本政客狼狈为奸,背叛历史、愧对先辈。
不久前,赵明福逝世16周年,有时评人狠批那些叫赵家“放下”的人:禽兽不如。一个大好青年无辜被害,许多人多年后仍为他伸张正义。那么请问,南京的30万冤魂,新马15万华裔死难者,又有谁为他们讨回公道?
如果叫赵家放下的是禽兽不如,那么,叫千千万万二战受害者家属放下的,算是什么东西?
不忘历史,并非鼓吹仇恨;恰恰相反,是为了平息仇恨。唯有正视史实,让靖国神社的战犯幽灵彻底消失,让歪曲事实的卑鄙政客无容身之地,让世代日本人谨记前人罪行而不敢再犯,这个深仇大恨才能真正走入历史。只要日本天皇与首相一天不下跪认错,二战的冤魂就得不到安息,日本人也就永远背负历史原罪。
当年,多少先辈受到无尽的凌辱,幸存者终生在恶梦中煎熬,正义却始终得不到伸张,连一句正式道歉也听不到,就含恨离开人间。
如今更可悲的是,一群被反中歪风洗脑的网民,还自以为幽默地拿文革与六四事件来嘲弄,除了秀出自己的愚蠢与下作,对那些为保家卫国牺牲的先辈们,更是极大的侮辱与不敬。
大马出了这样的败类,只能说是华社的悲哀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