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6日,于吉隆坡独立广场举办的“反安华集会”,在先前团结政府表明不会取缔该集会的情况下,以和平方式落幕。这场由国盟主导的集会,出席人数议论纷纷,有不同的版本。主办方国盟宣称有50万人出席、伊党喉舌《哈拉卡》表示有30万人出席、而警方和各路媒体的估计则是在1万至1万5000人之间。虽然大家宣称的人数大相迳庭,但从各路媒体的照片来看,出席人数也不会太少。
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出席者都是巫裔群体,并没有以往净选盟(BERSIH)那种所有种族都有出席的盛况。这场集会也不难看出,国盟自2022年下野以来,一直没有放弃扳倒安华和团结政府的野心。他们在这场集会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安华下台,甚至是整个团结政府倒台。笔者实际上也可以从国盟在这场集会中举动,看出他们接下来的政治方针。
虽然距离2022年大选已经过了三年,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任期只剩下一半,但作为此次集会主办方的国盟,依旧没有放弃以各种手段拉拢团结政府议员,或是频频对团结政府施加压力,来逼迫团结政府倒台的企图。在此次集会的召集阶段,国盟一开始就打著要安华下台的旗号,后来更是延伸为要展开集会,以逼迫团结政府倒台。也许是他们的策略过于激进,在集会前几天,国盟的伊党青年团就出来澄清,表明只需要安华下台,并无意推翻现今的团结政府。但在集会当天,当国盟领袖在集会中演讲时,除了重申要安华下台之外,有些领袖也不断重申要求政府解散或是倒台。
如土团党总秘书阿兹敏就表示,昌明政府将会倒台,一个代表各民族的政府将会诞生,言外之意就是国盟终将会让团结政府倒台,然后入住布城取而代之,而且他们想要在下一届大选前完成该目标。也许有人会觉得阿兹敏的言论被过度诠释了,但其他领袖的言论则是更加明确,就是要国盟领袖取代安华,然后解散团结政府,成立新的政府。比如民政党总秘书黄佳祯就表示安华需要下台,而国盟有不少人选可以取代他。
参与集会的资深律师莫哈末哈聂夫更是点名目前在巫统被边缘化的希山慕丁和那些要求纳吉执行“居家服刑”巫统议员在集会当天五点半以前,到场签署撤回对安华支持的宣誓书。这些举动,无疑表明国盟举办集会的目的,不只是倒安华,还要趁机分裂团结政府,希望可以尽快把团结政府逼到倒台,然后发动多一次“喜来登政变” ,再度以“后门政府”的方式上位。
实际上,无论作为集会方的国盟诉求是要求安华下台而已,还是要求团结政府一同下台,然后重组政府,其目的实际上都是在想方设法分裂团结政府,试图再度执政。如果安华真如他们的诉求那般,被逼迫下台,那么团结政府内部将会出现混乱,无论是巫统主席阿末扎希、末哈山、公正党的努鲁依莎、乃至砂盟的法迪拉,都可能会在自己的政党支持下,出来争夺首相之位。这种争夺,将会给予国盟可趁之机。他们大可以以自己的支持,换取某个政党的人选出任首相,从而拉拢他们加入国盟,让团结政府就此倒台。
从此次集会来看,国盟的目标基本可以确定是巫统的议员,尤其是那些非党主席阿末扎希派系的议员。这些议员是团结政府内部较为容易拉拢,且数量足够多,可以引发团结政府内部混乱的群体。因此,先前巫统最高理事博安表示伊党曾私下拉拢巫统议员,并献议由巫统议员出任首相的消息,可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国盟分裂团结政府的一次尝试。
若是整个团结政府都倒台,那就不用说了,那是国盟最想看到的局面,他们可以乘机拉拢各路政党,而不只是一个政党,当中可以拉拢的就包括巫统非阿末扎希派系、民兴党、砂盟等。
国盟叫嚣和抗议
国盟若得逞,将有机会组成一个新的绝对多数政府,从而获得稳定的执政权。这可能也是国盟主席慕尤丁近日会晤所有在野党代表的一个原因。他们自认有机会可以扳倒团结政府,慕尤丁和其他国盟领袖的如意算盘,可能就是拉拢所有的在野党议员,然后从团结政府拉拢一两个政党,就可以组织一个足够强力的团结政府。但这种情况发生概率不高,他们目前攻击政府的力度,也并没有给予团结政府足够的压力,且目前广大民众对于政府的反感程度,还没有到要他们立即下台地步。因此,国盟现在的叫嚣和抗议集会并不会导致团结政府的倒台。
同时,可能会有人感到疑惑,为何国盟急著倒安华和整个团结政府?毕竟团结政府的任期只剩下一半,加上他们的执政表现不太令人满意,国盟只要当一个在野党,不断抓著团结政府的问题抨击,下一届是有机会可以扳倒他们的。
国盟之所以这么急著倒团结政府,可能和明年将会进行的选区重划,有一定的关系。根据我国宪法,政府需要在每8年,进行一次选区重划。而下一次选区重划,将会在 2026年。若团结政府继续执政,他们将会主导该次的选区重划,对于在野党是极为不利的情况。
在上一次2018年的选区重划中,纳吉领导的国阵政府就注重于彼时的在野党希盟强势的选区,以削弱他们的实力。若团结政府主导选区重划,国盟担心他们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的国阵虽然已经做了选区重划,但他们依旧败给了当时的希盟,选区重划应该不会对在野党造成任何重大的影响才对。但当时的希盟是促成了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次各种族皆支持在野联盟的情况,也就是巫、华、印、等种族的投票意向第一次共同倒向了在野党,就算是最不支持希盟的巫裔选民也有25%至30%支持他们,且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使得希盟横扫了不少西海岸的选区,才导致了第一次的改朝换代。
反观,现今的国盟并没有如此的号召力,他们的号召力主要还是集中于巫裔选民,甚至出现了饱和的状况,难以再度提升,在其他非穆斯林群体中的支持率依旧偏低,难以号召他们全力支持国盟,重现2018年希盟在选区重划的不公平背景下,依旧可以打败原任执政党。
非穆斯林群体没响应
国盟在此次倒安华集会中,也特意号召不只是巫裔,而是所有种族全来参与,但最终主要参与的非穆斯林群体,也只有民政党和印度人民党的领袖和党员,并没有多少非穆斯林群体响应号召,前来支持倒安华集会。这就反映出了国盟的号召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巫裔群体。倒安华集会在他们的主办下,被不少非穆斯林群体认为是国盟主导的集会,其目的只是要扳倒安华和团结政府,自己当政府而已。
这就使得非穆斯林群体主要还是观望的态度,不远加入集会。因此,集会上基本都是巫裔的面孔,显示国盟的支持者只有巫裔,那些不满安华和团结政府的非穆斯林选民,并没有倒向他们。这就是国盟担忧选区重划会对他们造成严重影响的一个缩影,他们才会急于扳倒政府,而不是选择到下一届大选才和希盟与国阵决一死战。
总的来说,国盟此次的反安华集会,是想要分裂团结政府,试图让安华倒台的一次尝试。国盟试图以社会民众的力量,给予团结政府的议员更多政治压力,企图让他们在极大压力下造成内部混乱,使得团结政府垮台。但此次集会的政治意味太浓厚了,使得参与者集中于巫裔选民,且有不少是国盟党员和他们的支持者。这导致了集会基本上成为了一场国盟的政治秀,难以代表社会各个群体。
国盟基于2026年选区重划的压力,相信他们将会持续以同类型的集会或是各种政治打击来继续施压团结政府,以求有机会重返布城。因此,笔者相信反安华集会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各种来自国盟的抗议和施压,甚至是使用各种手段拉拢团结政府的意愿,会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