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盟日前号召举行“倒安华”大集会,声称将有50万人上街响应,最终却仅吸引不足两万人参与。虽然集会全程和平,未见骚乱,但如此低迷声势,远低于预期,让人不禁质疑:国盟所高喊的“民怨沸腾”,究竟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还是一场政治操作的宣传泡沫?

这场集会由前首相马哈迪力挺,伊斯兰党与土团党担纲主角,国盟主席慕尤丁亲自站台,火力全开,猛烈抨击安华政府治国失败、民生凋敝。尽管国盟倾全力动员,声势依旧平平,显示出即使安华政府饱受批评,国盟仍未能赢得社会主流的共鸣与信任。

更耐人寻味的是,首相安华选择“开绿灯”,警方未作干预,现场秩序井然,和平收场。此举在马来西亚政治史上极为罕见,与前朝时期净选盟集会所遭遇的警棍、水炮、催泪弹镇压,形成强烈对比。2012年的净选盟3.0集会,是警方镇压最为严厉的一次,现场大量参与者遭殴打、追捕,甚至包括新闻工作者。此次国盟集会得以和平结束,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政府对民主表达空间的相对宽容。

集会主打“安华无能”、“经济崩坏”、“民不聊生”等论述,试图点燃民间不满情绪。然而现实远比口号复杂。毋庸讳言,我国人民确实面临物价上涨与生活压力,但社会整体尚未陷入绝望或崩溃边缘。国盟所渲染的“民怨沸腾”,更多像是政治上的情绪包装,用以放大自身存在感,同时丑化对手。

然而,安华政府本身也并非无懈可击。执政逾两年半,改革承诺几近跳票。从反贪腐、教育改革到承认统考,从经济转型到制度透明,成绩乏善可陈。昔日高举改革大旗的希盟,如今与昔日对手巫统共组政府;原被视为贪腐象征的巫统主席阿末扎希,不但稳坐副首相之位,其所面对的47项贪污、失信、洗黑钱控状,竟在“释放不等于无罪”下不了了之,令司法独立再度蒙尘。

至于华社关切多年的华文独中统考问题,更沦为政治交易品。选前信誓旦旦,选后避而不谈,显然不是统考不够资格,而是政治考量让它成了不可触碰的“马来政治神经线”。团结政府在现实面前噤若寒蝉,选择了沉默,也选择了对承诺的背弃。

最令人痛心的,是赵明福命案迟迟无解。当年,行动党曾以“讨回公道”为号召,承诺要为赵案追究真相;如今却在执政后集体噤声,赵案仍悬而未决,正义遥遥无期。人民的耐心在消耗,信任也在流失。若执政者以为沉默可以遮蔽真相,那终有一天,沉默将成为压垮民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体制角度来看,街头集会不能也不该成为夺权手段。若国盟真有信心,应在国会提出不信任动议,以体制内程序寻求政权更替。如今明知国会无胜算,便转而诉诸街头,寄望以舆论和情绪动员制造执政危机,这种“街头制衡”若成惯性,必将冲击国家稳定与民主秩序。

这场集会无法立刻推翻政府,却不代表可以轻视其警示意义。如果团结政府继续改革原地踏步,未能改善民生、兑现承诺,那些看似微弱的街头之声,终将汇聚成足以动摇政权的浪潮。

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集会人数多寡,而是人民对体制的信心是否正在悄然流失。若执政者志得意满,继续视民怨如无物,忽视对公义、改革、廉政的期待,那团结政府的政治危机,并不远矣。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董事及吉隆坡建设大学中国区运营总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