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近期的两则新闻,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来自同个幽暗根源。
首先,揭发一马发展公司弊案过程的《鲸吞亿万》作者透露,刘特佐不仅使用希腊名字伪造澳洲护照,目前在上海豪宅区过著奢华生活,并担任幕僚,协助一些受制裁中国公司维持在全球业务运作。
另外,首相安华宣布分派18岁以上国民100令吉援助金,并加码宣布国定假期与汽油降价。
一则关乎国际金融诈骗与逃犯行踪,一则看似与民生有关、实则被嘲为政治安抚工具。若往深处一层挖,会发现这些新闻都指向同个问题核心——我们的未来,还在为过去的错买单。
一马发展丑闻从2013年爆发至今,刘特佐仍逍遥法外,前首相纳吉虽已入狱,但他残留的政治网络、资源配置、债务结构,至今仍深深绑住马来西亚。曾被高盛、摩根、阿联酋、新加坡等国际机构与政府点名的这起超级贪腐案,台面上似乎已有处理,但那只是表层清算。
真正难清的,是制度与信任的债。
这笔债,体现在大马财政长年赤字、货币承压、社会对执政者的普遍不信任,也体现在即便政权已换人,但政府仍只能用廉价的方式回应民怨——派现金、降油价、放假。
你会发现,这样的治国方式,和一马公司当年“高举发展旗号实则敛财”的逻辑,竟然有种奇妙的呼应。
换句话说,一马弊案留下的不只是债,而是“改革无力”的恶性遗产。
那今天的改革,还能叫做改革吗?比起“刘特佐现在在哪”,一马公司弊案后,我国的政治改革到底卡在哪里,是我更想知道的。
安华曾是改革的象征,但今天他不得不与昔日肇事集团共治,要推动变革,得先绕过一个个妥协及红线。这是否意味著,关键问题早已不是“谁当首相”,而是这个位置,已经被“系统性扭曲”?
就算安华不是贪腐者,但他有没有真正执行清算体制的意志与空间?他是否还有能力处理那些仍潜藏在政府体制中的既得利益者?在一个制度早已扭曲的国度里,人民能否再期待一个首相像救世主一样,解决结构性困境?
从国行降息25个基点,到安华的一连串惠民宣布,表面上是在刺激内需,但往深层一点想,这是否也像某种烟雾弹,来掩饰联邦首席大法官委任事件及赵明福事件等的舆论压力,以应对人民普遍的不安与愤怒。
政府知道民怨难平,却只能用这种浅薄的方式来安抚?或这已是一种无计可施的最终治国方式?在结构性财政压力下,政府拿不出真正创造性与长远性的政策,只能靠短期派糖来维持表面稳定?
当人民开始对这些糖果无感,甚至反感到无法信任政府时,那还剩什么可以相信?
细想这两则新闻,一边是逃犯在境外耀武扬威,另一边是本地人民获得100令吉的戏谑与无奈,这之间没有逻辑断层,只有时代的讽刺。
领袖说要改革,但始终没触动结构性根源。大家说要追讨正义,但追不回的不只是刘特佐,而是人民对公平与未来的信心。
大马该如何走出这个“后一马时代”?
该正视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分配问题,而不是一味期待造神领袖?该更诚实地处理过去错误,而非一再用糖果包装痛苦?该承认政府已无法再用补贴来换取人民的信任,而需要真正的结构改革与长远规划?
或者更残酷地问——大马还剩多少社会能量,去相信一次“真正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