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各国的关税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围堵中国。以目前已经谈判成功的两个国家英国和越南为例,来看一下,究竟是怎样围堵的?围堵后有没有效果?

首先看一下英国,美国在和英国的贸易谈判中,明确要求英国减少供应链中中国的角色,通俗一些就是假如商场一桶牛奶,其中装牛奶的桶需要中国制造,那么现在就需要换其他国家的公司来提供。而且特朗普明确在协议中警告英国,如发现英国没有履行,特朗普会行政命令把英国的关税再次提高到50%。

很明确美国要通过与每个国家签署关税协议,来限制或遏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这种围堵会奏效吗?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可以看到,的确有一部分公司开始供应链多元化,那些比较容易找到替代生产商的企业更容易脱离中国供应链,比如锂电池比笔记本更容易找到替代者从而放弃中国供应链。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维持现状保持观望,最重要的原因是特朗普的突发奇想的不确定性,这些商家采取的规避措施是使用保税仓库囤积货物,因为保税仓库允许进口商将货物存放长达五年,仅在货物进入市场时支付关税。

维持现状保持观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更换中国供应链所带来的成本远远高于关税的成本,或者这个中国供应链是不可替代的, 例如苹果手机,目前大部分生产还在中国,它没有办法一下子搬回美国,这需要建厂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娴熟高级技工和工程师,同时人工成本将大大提升,这会导致苹果产量下降同时价格飞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所以这个前景对于苹果来说,似乎搬走不搬走的结局是一样的糟糕。

我们再看一下越南,与美国达成贸易谈判的典当中国利益的条件是越南出口美国关税从46%降至20%,但是对“转运”货物实施高达40%的关税。而这40%的“转运”货物就是针对中国,因为中国商品为了规避美国关税通过越南出口美国,而这40%的关税限制了中国商品的流动。

同样的问题,围堵中国的协议能奏效吗?协议好达成,但是“转运”货物的执行细节是关键。你想啊,怎样定义“转运货物”,我要是从中国生产成品,运到越南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那么是不是就属于越南产品了。就是再严格一点,我在中国制造90%的成品,留下最后10%的工序在越南完成,那算不算越南制造,所以规范很难源于全球贸易的复杂性以及公司绕过规则的便利性。

目前我们从关税战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5月份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43%。但是根据我国的官方数据,我国总体出口额反而增长了4.8%,主要是对东盟出口增长了15%,对欧洲出口增长了12%,而这些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长,一部分被当地消费掉,一部分是通过第三国家转出口给美国或其他地区,例如印度5月份,从中国进口增加22.5%,向美出口增加17%;中国通过越南转运同比激增30%,通过印尼转运激增25%。

所以美国的关税政策下,适应市场的新的供应链正在迅速形成,而中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制造业,美国无论怎样遏制,它都会形成新适应的供应链,世界都摆脱不了“中国制造”.

马岩岩

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专业,长年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和评论,游走于世界的国际记者,关注人性与政治的界限。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